作者:王河北
在我们老家山东禹城,50岁左右的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印记。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大多数人穿过母亲给婴儿特制的“土裤子”。等慢慢长大了,才得知内情。穿“土裤子”的无奈和委屈也就成为这一代家乡人难以抹灭的乡愁记忆。
网络配图(下同)
因为那时国家穷,婴幼儿物质匮乏,婴儿的裤子多半只有一件,是母亲亲手给缝制的,没有几件替换衣裳。不像现在,婴儿的产品,比如裤子吧,想买几件就有几件,商店里各种品牌的纸尿裤、尿不湿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所谓“土裤子”就是专门为方便婴儿或者瘫痪在床的病人躺着大小便而特意制作的。曾几何时?也不知道“土裤子”到底是谁发明的?可在那个物资异常匮乏的年代,“土裤子”确实在婴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年穿“土裤子”,就相当于今天给婴儿换“尿不湿”。
具体做法:母亲缝制一个口袋式的长裤子(不开档),前后各加一只护胸和护背,用背带连接固定,这种裤子封闭性强,使用时,将沙土撒到婴儿裤子里面的屁股下,在脚脖处把裤腿系住。沙土不至于流出裤子外面,沙土吸水性很强,还能杀菌消炎,即使婴儿大小便,也能被分布在屁股周围的沙土吸干,断不至于把裤子、褥子给尿湿。
过一个阶段,再以同样的方式给婴儿换换沙土,可反复使用,冬天沙土凉,把沙土要事先放到铁锨头或铁板上,用火烤热乎,将烤好的沙土,再放到婴儿裤子里的屁股周围。这样做的好处是婴儿不会难受,屁股不潮湿,也不至于经常给婴儿换洗裤子,拉把孩子较为省事儿。缺点和不足就是不卫生。穿“土裤子”的时间,一般持续到婴儿能够自己行走为止。有的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个期间,沙土也就成了每个家庭生儿育女必不可少的宝贝。
可那时候的沙土也是紧缺物资,市面上并没有卖的,商店里也绝对没有人经营。我们村周围只有陈庄村才出产这种沙土。“物以稀为贵”,于是,大家就想办法求亲戚托朋友,去陈庄弄沙土。
陈庄村人很善良,也很慷慨,有求必应,不管人情厚薄,找到谁?认识不认识,只要张开嘴,人家准保满足你的愿望,让你满载沙土而归。70年代出生的人多,沙土的需求量增大,去陈庄求沙土的人不少,一度影响到人家陈庄村的社员种地,人家还是不好意思拒绝,一定让你满意。说实在的,现在想起来,欠了人家陈庄村人一个好大的人情啊!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科技进步了,人们生活都富裕起来,随着诸多品牌的婴幼儿产品问世,人们就再也不必去陈庄弄沙土了。“土裤子”时代也就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土裤子”以及陈庄沙土留给人们的乡愁记忆,却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好想再重生一次,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年代,再找寻一下穿“土裤子”的感觉啊!
作者简介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摄影、旅游、喜欢村史及民间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等报刊,《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杂志。
本文由人文禹城作者王河北老师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