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第一份体制内工作县官不如现管

假如没有乱世的到来,刘备也许永远是一个在涿县地面上晃悠的混混。

而乱世的制造者,便是发动黄巾起义的张角三兄弟。

张角是钜鹿人,出生在今天河北邢台市平乡县,他读过书,但后来却抛弃了儒学,信奉并传播道教。

张角传教,是利用给人治病的机会。

他的心理暗示与赎罪相结合的疗法据说颇见成效,让那些穷得无钱治病的人都对他非常信服。

刘备能够给关羽带来安全和尊严,给张飞带来希望,而张角却没法能给贫苦农民这些,但他能免去他们的病痛并自称能给他们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

他得以广收弟子,并自称大贤良师。

随后,他让一些徒弟奔赴各地,组织人马,准备在甲子年(光和七年,也是改元后的中平元年,即公元年)的甲子日在各地同时举行起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从灵帝中平元年(公元年)在家乡起兵讨黄巾,到中平六年弃守高唐,五六年间刘备颠沛流离,辗转无措,四处存身。

这一时期,很像是刘备一生的缩影和预演。

刘备这个苦孩子,其实并不爱哭,而是一个乐观向上、屡败屡战,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关于他的故事,在《三国志》里写来是一段段佳话:

幼年的刘备在自家屋前大楼桑树下稚声气稚气地发出豪言壮语:“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这是一个家道败落、孤苦伶仃倍受欺侮的孩子说的不平语和立志语。

做了平原相的刘备,当太史慈携孔融之命向他求援时,崭露头角的他说了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

这不胜欣喜之情,这急待主流社会肯定的话。

以后,在白帝城临终时,刘备对则对诸葛亮说了一句大实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此话的涵义,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民间伎俩,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话是拦路虎。也就是说,这招我给你先说出来了,看你还走不走。

结果刘备的一句大实话惊破诸葛胆,吓得他当时瘫软在地,毕生动弹不得,只好像抽了疯似地南征北伐,以此陷阿斗于被架空的尴尬境地,从而找回一点心理平衡。

什么兴复汉室,全是一派鬼话。

这三段话,活脱脱勾画出刘备的人生三部曲,少年孤穷而有大志,青年迫切渴望获得承认,而到临终还要含辛茹苦地为后事操心。

刘备的一生,先后依附或依靠过不少人。

刘备起兵之初,没有去投奔公孙瓒,而是投到幽州校尉邹靖的帐下,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被朝廷封为安喜县(今河北定县东)尉。

不过没有后台或不利用后台,做个官绝非易事。

于是,刘备刚一当官就制造了一个“督邮事件”。

黄巾起事之初声势浩大,灵帝和他宠信的太监们把事态估计得比较严重,于是慌了手脚,忙不迭地封官许愿,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出像刘备这样的杰出青年参加工作的热情。

黄巾平定之初,朝廷上下也是惊魂未定,还真的兑现承诺,对有功之臣封官加委。不过等风平浪静了,喜欢卖官的灵帝终于缓过劲来了,一想这买卖有点不划算,于是下旨各郡对那些以“军功”为名趁机混进队伍的家伙进行三查,甄别淘汰。

于是一个小小的督邮来到了安喜县。

督邮是啥官呢?

其实也就相当于组织派下来审查干部的人。

他们的级别并不高,但这些小官却是郡守的直接属吏,职责就是监察各县的官吏,“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真可谓位轻权重。

督邮既然到了安喜县,看来刘备要悬。

事实上,各州刺史也是搞监察的,级别也不高。

既然督邮来了,作为一县之长的刘备自然要去拜见。

可是,督邮拒绝接见刘备。

看来这个督邮不是想“办”刘备,就是想索贿。

可刘备是何等样人?

一听不见,二话不说,掉头直奔县衙,抄起一根水火棍,飞步回到招待所,上去咔嚓就是一脚,把大门踢开,迈步直闯总统套房,一把从床榻上像拎小鸡似地把年轻的督邮像拽死狗一样拉到院子里,结结实实地把这小子给捆了起来,挥起水火棍劈头盖脸地砸向督邮。

一边打一边怒火万丈地说:“你们也干人事?你们除了吃拿卡要还会干什么?老子在前方吃紧,你们在后方紧吃,老子还要拿银子孝敬你们?……”

这一打不要紧,等到刘备把怒火都发泄出来,也着着实实狠狠打了督邮二百来下,直打得胳臂都抬不起来,直打得督邮头破血流、奄奄一息。

刘备自知闯下大祸,索性这个官也不当了,于是让人拿来县尉的大印,丢在地上,恶狠狠地说:“没有钱,就不能当官吗?好!老子不当了行不行?”

说着解下系印的绶带把督邮绑在马桩子上,带着关羽、张飞、简雍三人以及几十个兄弟策马离开安熹县,扬长而去。

事实上,刘备如果对这个督邮加以贿赂,这个县尉肯定会平平安安地做下去,也许以后还会顺当地做到县令。

不过要向这样一个黄嘴小儿低头,那还是刘备吗?

那样中国历史上怎么会出先现一位刘先主?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打督邮的事,安到了张飞身上,本意是“美化”刘备,不过却反映出他太不清楚英雄的涵义了。

事实上他笔下的刘备从一开始就不是刘备。

其实以张飞“世家子弟”的眼界,对这个督邮估计还不至于如此恼怒。

老张家是土财主,对官府敲竹杠的事情应该见得多了。

《三国演义》说是刘备劝住了暴怒的张飞,但历史上可能出现的真实场景也许正好相反,应该是理智的张飞一把拉住因为丢了面子而勃然大怒的刘备,说道:“主公,别打了,再打就出人命了。”

尽管刘备这件事做过了头,但也不是多大的罪过,估计那个督邮回郡复命得这样写:查该员慌报军功,滥充县职,且贪墨搜括,生活腐化,现已革职查办。

不过,挨打的事情,这个督邮未必会说,因为那实在太丢脸了,要是让人知道,以后还怎么混,再说也不会被评为工伤。

此事之所以被写入历史,估计是刘备他们经常把此事挂在嘴上。

这个故事类似于当年曹操和袁绍抢新娘、曹操以五色棒执法,也具有独创性并足以显露刘备的个性。

毕竟是乱世,刘备对鞭打督邮的事情也没太放在心上。

在逃亡的路上,刘备他们遇到了一个军官毋丘毅,他是大将军何进派往丹阳郡招兵的。

此时的毋丘毅应该是有权无兵,听了刘备的履历,到也愿意刘备为他保驾护航,同去丹阳。

果然,路过下邳时,他们遭遇了小股敌寇。

对此,刘备及其小分队到是见多了,于是一鼓作气杀退敌人,保得毋丘毅到丹阳完成使命。

毋丘毅知恩图报,他手里没别的,就是有官,保刘备做了下密县(山东昌邑县东)县丞,又是一个副县长。

刘备在下密当县丞不久,“复去官”。

这次《先主传》没给出原因,总之是英雄本色,不吃眼前亏。

大概还是得毋丘毅保荐,刘备很快又做上了高唐县(今山东禹城西南)的县尉,这次大概总算是坐稳了,于是由县尉而升为县令。

但面对敌寇的来袭,寡不敌众,刘备弃官而走。

几年间,刘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在安喜、下密、高唐不同的州不同的县做过三任副县长,一任县长,可惜都没做长。

这显然是因为他没有后台,他现在谁的人也不是,再加之以一个县的兵力对付小股敌寇还行,但遇到大队人马就没有办法了,五百破五万、八百破十万的故事毕竟只能出现在小说里,结果最初几年,刘备总是输得很惨。

别人有关系还可以交了学费换个地方,而刘备就没有那么顺当了,只好辗转奔波,见缝插针地找位置了。

大概在初平元年,也就是灵帝驾崩、董桌进京的那一年,独自闯荡数年的刘备,终于想到要投奔老同学公孙瓒。

这个时候不投靠一个主子也不行了,因为那时朝廷已经不复存在,董卓擅自废立,关东诸政已经政由己出,而且大致划分了势力范围,自己的地盘都是自己说了算。

对于刘备来说,现在投靠的最佳的人选自然非公孙瓒莫属。

事实上,刘备那时也没什么第二人选,其他诸侯谁认识他呀。

初平元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也正是三国的真正开端。

那一年,刘备投靠了公孙瓒。

此后,刘备的道路似乎顺畅了许多。

特别是进入徐州后,刘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娃俨然成为与二袁、曹操一样的一方诸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