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我市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谈及工作初衷,市人社局副局长尚键说。
根据安排,年,全市需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53万个,4月底前安置人员全部上岗。截至5月11日,全市已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已上岗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
兜牢困难群众保障底线
每天早晨6点半,宁津县时集镇坊子南村的刘俊光都会准时上班:把村里的街道、胡同打扫干净,顺路捡拾纸箱、塑料瓶,攒多了还能拿去卖钱。45岁的刘俊光是侏儒症患者,过去靠打零工为生,找不到活儿干时就闲在家里。今年2月底,宁津县实行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镇政府负责人找到刘俊光,让他担任兼职保洁员。“利用早晚时间打扫村内卫生,按小时补贴,还不耽误种地,一个月能挣多元。”刘俊光一脸欢喜。
“城乡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稳就业保就业、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尚键介绍说,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至65周岁),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等6类人员,“前期,我们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了动态更新的人员库和岗位库,确保按需设岗、精准匹配。”
武城县甲马营镇花园屯村村民陈秀霞的岗位便是其中的典型。今年还不到40岁的她,因为要照顾3个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属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在乡镇的帮助下,她成了村里的一名乡村记忆馆管护员。每天工作1小时、每月收入元,这份工作,是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置的。除管护员外,武城县还开发了残协专职委员、大运河文物保护员等。
城镇公益性岗位每月岗位补贴元,乡村公益性岗位根据劳动时间不同平均补贴元至元。尚键表示:“对就业困难人员来说,公益性岗位解决的不仅是他们的收入问题,更有精神的支持和通过稳定工作获得报酬的幸福喜悦。”目前,以大龄剩余劳动力为主体,覆盖“贫”(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弱”(低收入人口)、“残”(残疾人)、“零”(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帮扶对象的安置格局已初步形成。
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力量
“进小区时,请做好信息登记后亮码通行。”4月15日晚9点,在齐河县晏城街道阳光一品小区门口,身穿红马甲的布荣新仍在引导群众有序扫码。她是齐河县临时性卫生防疫公益岗位工作人员。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该县统筹开发了个临时性卫生防疫公益岗位,协助开展重点人员排查、交通要道值守等。
在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文霞看来,城乡公益性岗位不仅要突出托底安置的公益性,更要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力量,破解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为此,我市坚持按需定岗原则。以疫情防控工作为例,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遍布城乡、身处一线、熟悉基层等优势,在全省率先部署支持城乡公益性岗位助力疫情防控。通过新岗位开发、现有岗位调剂和设置临时性公益岗位等方式,紧急创设了多人的疫情防控公益专岗,有效解决了基层疫情防控力量不足的问题。
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乐陵市委副书记王涛说,乐陵针对不同劳动力类型,提供不同就业方式,最终实现“收入好、环境好、稳定性好”的目标要求。“我们出台了《城乡‘乐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方案(试行)》等16个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契合乐陵实际的工作方案,结合乡镇特色和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开发了一系列特色岗位。”王涛介绍,如:作为枣树资源核心区的朱集镇专门创设了枣林管护员特色公益岗,按照每亩一人管理的标准,共安置了位管护员。
据初步统计,全市已开发公共服务类乡村公益性岗位个,占全部乡村公益岗的45.1%。此外,我市还在全省首创了快递进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破解快递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村民在家就能网购、收快递,让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推动服务保障常态长效
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从哪来?我市通过涉农资金整合、新增财力倾斜、存量资金盘活等方式统筹安排,多方筹集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公益基金参与。
“我们按照‘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让财政兜一块、国企担一块、社会筹一块、各类经济组织出一块,多元化保障资金需求。各类经济组织每吸纳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县财政每月按照10%的标准给予补贴。”齐河县人社局负责人杨孟斌说。
乐陵市按照“财政拨一块、对上争一块、市场加一块”的方式筹资,已发放入乡返乡创业担保贷款万元,支持“五类”人员回乡人。储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以工代赈项目3个,预计总雇佣农村劳动力人,发放劳务报酬近万元。禹城市还将公益性岗位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创新成立了“禹您共享”公益性岗位基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公益性岗位是促进困难群众提收入、强技能的民生工程,更应该强调提升服务质效,加强人文关怀,让上岗人员既受监督、真做事,又有归属感、认同感。”尚键表示,为加强对公岗人员的权益保障,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督导乡镇(街道)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务协议,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上岗人员的人身安全。多个县市区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爱心驿站”,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便利服务和休憩场所。“今后,我市将坚持阳光安置和‘双实名’动态管理,防止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和‘吃空饷’现象发生,真正让城乡公益性岗位成为公开岗、公平岗、公信岗。”尚键说。
★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王志冕通讯员
徐跃亮王志浩
编辑
尹晓燕
审核
冯光华终审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