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826/9365422.html
中国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在吃的方面也颇为讲究,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美食代表,尤其是前段时间央视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撩起了大家的味蕾,增长了大家的见识和阅历。作为一枚吃货,你对我们祖国各地的代表美食了解吗?快来看看你的家乡在地图上的样子吧!
一、四川
1、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2、夫妻肺片
相传当年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夫妇二人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3、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4、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四川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传说是清末宫保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特点是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备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
5、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食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若无鸡汤,白开水也行。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庭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眉山的东坡肘子佐料十分讲究,由17种原料组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且适合东、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6、火锅
火锅在广东称为“边炉”,在宁夏称为“锅子”,在四川叫“火锅”。四川的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年以上。
悠久的火锅历史也就造就了妙趣横生的火锅文化,有人开始将火锅称为“热盆景”,“盆中鲜”、“烫中乐”。火锅城、火锅街中出现了“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等颇有诗情画意的火锅章句,将四川火锅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并非为了温饱的水平。
二、河南
1、逍遥镇胡辣汤
逍遥镇胡辣汤是中华风味名吃之一,它是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味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关德功烧鸡是周口市传统风味食品也值得一尝。
2、揽锅菜
平顶山最有名的小吃有三样,鲁山揽锅菜,豆腐菜,还有郏县的饸饹面。鲁山揽锅菜以精细猪肉,配料是猪肉丸子、蕨菜、粉条等。粉条精选上乘好粉,柔细绵长,肉筋外滑。丸子用油炸过,黄澄澄、香酥酥。掺杂蒜薹、金针、当地蕨菜、时令青菜等。使该菜鲜香软嫩、咸辣适口,色形兼备。
3、灌汤小笼包
开封小笼灌汤包,包子皮馅分明,色白筋柔,灌汤流油,鲜香有味。吊卤面光滑筋香,卤稠而不腻,与面相粘,不脱不流,颇受食客赞赏。
4、桶子鸡
来到开封,桶子鸡也不可不吃,它选用当地的优质筠母鸡,采用百年老汤煨制而成。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鲜嫩脆香。
5、羊汤烩面
郑州的面食有烩面、拉面、炸酱面、卤面等,最有特色的当数烩面: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好面,营养高。烩面按汤分类: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最出名的当数合记烩面和萧记烩面。
三、山东
1、春卷
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品种有韭黄肉丝春卷、荠菜春卷、豆沙春卷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春盘始于晋代,初名五辛盘。五辛盘中盛有五种辛荤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是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脏之气用的。唐时,春盘的内容有了变化,春盘的内容更趋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类似记载,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制作春卷,一般要经过制皮、调馅、包馅、炸制4道工序。
2、德州扒鸡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列为《中国名菜谱》中名菜之首,并有“脱骨扒鸡、宗法禹城”的记载。
据《禹城县志》记载,制作扒鸡最早的禹城城北北月牙湾村民王明奎,其祖辈皆宜煮鸡为生,他家把杀好的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内,把两翅膀从鸡脖的刀口插入,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然后放上常用的佐料,曰“扒鸡”。后来,为招揽生意,他请一名老中医开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调味品,煮出的扒鸡,大开胃口,那时叫做“五香扒鸡”。王明奎18岁那年(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年)秋季的一天傍晚,他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灶中多加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由于劳累,醒来时天已大亮,炖时大过,锅里的鸡塌了下去,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五香脱骨扒鸡”。在县衙门口叫喊了几声后,“脱骨”二字便引起众人注意,霎时间招来了许多食客。从此,他家煮鸡都长时间炖煮,直至脱骨,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因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名声大振,南北驰名。于次年初(年)在德州办起了以经营脱骨扒鸡为主的小饭庄,从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传入德州。另外,王明奎有个儿子叫王吉三,爷俩凭着一手高超的技术,先后在禹城火车站、德州、济南、沾化、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禹城五香脱骨扒鸡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3、武城旋饼
旋饼是山东武城传统名点。相传崇祯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经武城,闻香下马,带领身边随从径入小小的馅饼棚,饱餐之余,兴致勃勃地看了馅饼师傅的旋转技艺,说“你闪持着馅饼牌子,看这做法岂不是旋饼吗?”于是,武城旋饼因此而得名。武城旋饼选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讲究,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揉捏,馅有猪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鸡蛋的,厚如指,大如盘,色泽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内馅松软香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
四、新疆
1、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馔,其风味可以同北京烤鸭媲美,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
2、羊杂碎
烩羊杂,又叫羊杂碎、羊下水,是大西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羊杂碎,贵在羊杂碎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着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
3、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在新疆无论到哪里都有烤羊肉串。库车有一种“米特尔喀瓦甫”(一米长的羊肉串),这种巨型羊肉串,吃起来才过瘾,吃上2-3串,即可饱肚。
最原始的羊肉串用的钎子是红柳、红柳是耐旱植物、多生长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广泛分布。红柳枝细长而硬、粗细都差不多、通过炉火的烧烤、会散发出一些特有的香味、而且还环保,一些老新疆饭馆一直使用红柳枝做钎子、这些饭馆分布在一些经济不是发达的小地方、只有在这种地方才可以看到红柳钎子、在新疆乌鲁木齐二道桥附近的饭馆也可以看到、很受游人的喜爱。
四川、河南、山东、新疆有你的家乡吗?各地代表美食你都吃过吗?没有的话赶紧和小伙伴们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