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水寺村的传奇拎着铡刀撵老缺

作者:张剑迟

鲁西北平原上的每个村子都有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位于苇河圈里的水寺村,自然也不少,如伦镇集上刀劈鬼子的张怀根、神瘸子张兰、赤脚走下十二盘火鏊子的黑僧等等。今天要说的故事是——撵“老缺”(注:老缺,禹城方言,土匪的意思)。

喜欢禹城文史的朋友,对吴春阳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他是上世纪40年代禹城和高唐交界的杂团头子,常年盘踞在高唐县张大屯一带。

吴春阳年轻时可不是个好鸟,是么?是个老缺!他经常干些牵牛抬户,为非作歹的土匪勾当。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吴春阳是啃完了窝边啃远处。

禹城苇河

上世纪20年代的一天,吴春阳带着一个小匪,伪装成赶脚儿的商人,推着独轮车,从张大屯沿着高唐通济南的土官道来到水寺村西,藏在苇河茂密的芦苇荡里,伺机打劫过往的客商。

那年头儿,客商出门警惕性特别高,多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吴春阳一看无法得手,非常着急。夕阳西下,吴春阳终于耐不住性子了。他钻出芦苇荡,站在官道边上,伸着脖子,贼眉下的鼠眼向四周极力望去。突然,他鼠眼下的嘴角微微泛起一丝冷笑,低声说道:“今天就吃他了。”

只见不远处,有个八九岁的孩子正挥镰割草。这孩子是谁?是水寺村的东升。暮色渐渐四合,东升见筐里的草满了,正想回家,却见一个身影迅速向他靠近,吓得东升扔下镰刀,撒腿就跑,大喊救命。

刚跑出几步,另一个身影堵住了他的去路,接着一块破布塞到他的嘴里,一条麻袋从头上套下来。吴春阳和小匪急忙扎紧麻袋口,将麻袋装上独轮车,然后一个推车,一个扶车,慌慌如丧家之犬一般,向西边奔去。

现在的苇河

东升的呼救声,被河上沿还在干活的一村民听到,吓得这名村民慌忙回村搬兵。

张美是村长,正在家中给牛铡草。他一听老缺把小孩抬走了,立即抽下铡栓,拎着铡刀片冲出了家门,直奔西河滩。

坑坑洼洼的官道上,吴春阳和小匪正推着独轮木车慌慌张张地往前赶。忽然,俩人感觉身后有亮光追了上来。吴春阳一看不妙,迅速从腰间拔出“单打一”,举枪瞄准。只听“啪”的一声枪响,火星儿闪现,子弹飞出。接着传来“当”的一声。原来,吴春阳射出的子弹正打在张美的铡刀片上,子弹顺势一拐,划过张美的裤脚,落在了地上。

张美大骂:“你个狗日的!还敢开枪!看你往哪里跑?!”那小匪听得后面骂声嘈杂,顿时吓得慌了手脚,扔下独轮车,撒腿就跑。

吴春阳不愧是老土匪,见过世面,他抽出大砍刀,正想持刀顽抗,一看对面有人(张美)拎着大铡刀冲在前面,后面还有十几个人紧跟着。吴春阳顿觉不妙,拿着大砍刀转身狂奔。张美拎着铡刀在后面猛追。最后,吴春阳借着暮色钻进了芦苇荡,不见了。

张美等人回转身,发现歪倒的独轮车旁有麻袋乱动,众人急忙解开麻袋一看,正是东升。此时,东升已吓得瑟瑟发抖。一会儿,在众人骂骂咧咧的吵嚷声中,张美拎着铡刀,领着村民,带着缴获的独轮车往村里走去。

从此,张美一战成名,威震十里八乡。民国时期,苛捐杂税众多,张美忧愤不平,却又无能为力,后来忧郁而终。

话说吴春阳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丢了独轮车。从此,他把张美恨在了心上。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水寺村红枪会势力壮大,吓得吴春阳一直也不敢来水寺村寻仇。

抗战爆发后,张美的儿子——张泮卿(原名张连芹,字世昌)脱离旧政府,秘密参加革命,加入了共产党。老缺吴春阳也借抗日为名,拉起了杂团队伍,不进行抗日,反而残害屠杀我抗日军民。

年左右,匪首李连祥根据密报得知张泮卿秘密回到水寺村,于是让吴春阳派兵来抓他。吴春阳的匪巣张大屯距水寺村有二十多里。深夜,当五十多名匪兵赶到水寺村,围住张泮卿的院落后,发现家中无人。匪兵折腾了一宿,也没抓到人,只好将张泮卿家中的财物劫掠一空,也算替吴春阳出了这口恶气。

后来,村里人得知,那天晚饭后,张泮卿悄悄地到后当街找村长张胜武“喝酒聊天“去了,直到后半夜还没回家。匪兵进村时,其家人听到狗的狂吠后,也机智地从房顶上偷跑了。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张泮卿的家人便秘密转移到齐禹根据地中的莒镇任庄。

张美去世快一百年了,但他拎着铡刀撵老缺(吴春阳)的故事,直到今天,还在水寺村传颂着。

本文根据村中老人们的聊天记录整理而得。

作者简介:

张剑迟,禹城市水寺村人,教师,工作之余喜好家乡人文轶事的搜集整理加工。

本文由人文禹城作者张剑迟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