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八、卫灵公与晋国的对抗
前年夏天,卫献公去世,儿子卫襄公继位,卫国继续采取小心翼翼事奉晋国的政策,国家也进入了一段平和安宁的时期。前年八月,在位九年的卫襄公去世,儿子卫灵公继位。对卫国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的晋国得知后,派大夫范鞅到卫国吊唁,并把十三年前孙林父献给晋国的戚邑还给了卫国。戚邑与卫国国都帝丘近在咫尺,犹如卧榻之侧的一只狼,对卫国威胁极大,收回戚邑等于去掉了卫国国君的一个心病。至于原来晋国赏赐给卫国叛臣孙林父的懿氏六十个聚落(小邑)的土地,虽然史书没有交代,但有理由相信很可能依然在孙氏手里。
前年秋天,卫国大夫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等人一起作乱,齐豹杀死了卫灵公的哥哥公孟絷,卫灵公得知消息后打算到齐国避难,于是先来到国都东郊外一个叫死鸟的地方(今地不详),在荒郊野地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在不愿作乱的家臣总管要挟下,北宫喜突然反戈一击,向齐豹发起突袭,消灭了齐氏家族,然后把卫灵公请回了国都,其他作乱的大夫闻讯后,全都逃亡到了晋国。
卫国自依附晋国以来,对晋国一直毕恭毕敬、曲意奉承,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每当卫国发生内乱时,卫国国君从来不会以晋国作为避难地,与此相反,作乱的卫国卿大夫们一旦失势或者失败,基本上都会选择晋国作为逃亡的乐园。这个现象说明卫国国君在心里对晋国始终是不信任的,这种不信任,既来自于对过去卫成公坐牢时差点被晋国下毒致死的恐惧,也有对晋国包庇纵容卫国逃亡卿大夫的做法的不满。而卫国国君之所以喜欢选择齐国作为避难之地,不仅因为齐国离卫国最近,也因为齐国与晋国一直矛盾不断,尽管卫国与齐国偶尔也会发生冲突,但是齐国对于避难的卫国国君一向都很善待,再加上齐是大国,即使在晋国的压力下也绝不可能把人交出去,所以逃亡齐国就成了卫君的首选。
前年秋天,晋国命令卫国派兵北上,与晋国军队一起征讨白狄建立的鲜虞国(在今河北正定、灵寿、定州、顺平一带),为晋国消解后顾之忧。卫灵公对晋国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前年秋天,齐国与郑国结盟,并邀请卫国参加,卫灵公想要背叛晋国的信心大增,但却遭到了卿大夫们的强烈反对,卫灵公心有不甘,想方设法与齐景公在沙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会了面,与齐国结成了同盟。
晋国对卫国的离心之举十分恼怒,第二年(前年)夏天,齐国入侵鲁国,晋国执政大夫士鞅与赵鞅、荀寅等人率领晋军救援鲁国,路过卫国时,赵鞅派大夫涉佗、成何去与卫国再订盟约。涉佗和成何在盟誓时对卫灵公极尽羞辱,卫灵公大怒,回去后向卿大夫们通报了晋国的恶行,大夫们无动于衷,依然反对与晋国绝交。卫灵公问大家如果晋国要我们的孩子们去作人质,你们也愿意吗?大夫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愿意。卫灵公再试探地问大家,顺带把卫国的工商人士也都送去晋国,免得他们成为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好不好?冷血的卿大夫们还是说好。卫灵公绝望之下,采纳大夫王孙贾的建议,把国人全都召集起来,将背晋大事告知大众,让国人来抉择。国人全都支持卫灵公,哪怕与晋国血战到底也在所不惜,反对者这才不再吭声,于是卫国正式宣布与晋国断绝关系。晋国的执政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做得太过头了,便派人请求与卫国重新结盟,遭到卫国的断然拒绝。
当年秋天,晋国讨伐郑国,然后顺道入侵卫国,在晋国的要求下,鲁国也派兵参与了入侵卫国的行动。中原诸夏形成了以晋、鲁、宋为一方,齐、郑、卫为另一方的两个对立的集团。
在卫献公时期,晋国曾以帮助卫献公复辟为借口,割取了卫国北方的大片土地。前年秋天,卫、齐两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一起出兵伐晋,计划在晋国的五氏(在今河北邯郸市西)会师。北路的齐军由齐景公率领,一路势如破竹为卫国夺回了夷仪(在今山东聊城县西南),然后继续向西进攻晋国。南路的卫军在卫灵公率领下渡过黄河,然后向北进发,途中得知晋国在中牟(在今河南鹤壁市西)驻扎了多达乘战车的兵力,而卫军只有乘战车,卫灵公豪气干云地说:“好啊!我们的乘对他们的乘,我一个人再对他们的乘,正好对等!”晋军见卫军气势高昂,便放过了卫军,然后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打败了夺取夷仪后骄傲自满、防御松懈的齐军。北上的卫军攻破了晋国大夫邯郸午(赵午)据守的五氏城,驻守的晋军半夜溃逃而去。得胜的卫灵公得知齐军失利,回师赶上了撤退的齐军。卫灵公感谢齐景公为卫国夺回夷仪的义举,齐景公则慷慨地把齐国西部边境的禚(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内)、媚(在今山东禹城县)、杏(在今山东茌平县南)三个邑一起送给了卫国。
第二年(前年)夏天,晋国大夫赵鞅率军入侵卫国,包围了卫国国都帝丘,邯郸午(赵午)率领七十名步卒冲进卫都开着的西门,杀死了守卫城门的卫军士卒,以报复上年五氏陷落于卫人之手。卫国闭门坚守,晋军向卫人示威后撤兵回国。此时,晋国的两大盟友鲁国和宋国,鲁国已经与齐国媾和,宋国则陷入了内乱,晋国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回去之后,晋国检讨卫国背叛晋国的原因,把责任推到大夫涉佗、成何身上,于是逮捕涉佗,请求与卫国重新媾和,卫国不答应,晋国就杀了涉佗,成何急忙逃到燕国(北燕)去了。此时的晋国由于卿大夫之间的内讧愈演愈烈,无心干预外部事务,对中小诸侯国的控制力已大为下降。
图五十六卫灵公与晋国的对抗(一)
与晋国的对抗一消停,卫灵公就开始了对卿大夫们的整肃。他对大夫公叔文子的富有十分憎恶,只因公叔文子谨守臣道,卫灵公一直找不到下手的借口,等到公叔文子一死,儿子公叔戍接班,卫灵公马上对公叔家族打起了主意。前年春天,卫灵公把公叔戍和其同党驱逐出国,公叔戍逃到了鲁国,大夫赵阳逃到了宋国。到了夏天,大夫北宫结也逃亡到了鲁国。
赶走了可恶的卿大夫们,卫灵公开始荒唐起来,当年秋天,卫灵公为了讨好他最宠幸的夫人南子,专门从宋国召来南子出嫁前的旧情人公子朝,让他们在洮地(在今山东鄄城西南)幽会。恰好在这个时候,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奉命前往齐国,去办理把盂邑(在卫、齐边境一带,具体位置不详)献给齐国的事宜。路过宋国边境时,宋人对着他唱道:“求子的母猪给了你们,为啥不还我漂亮的公猪?”求子的母猪指南子,漂亮的公猪指公子朝。蒯聩听了又羞又愤,就对他的家臣戏阳速说:“你跟我回去见南子,她接见我的时候,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了她。”戏阳速说:“是。”然后他们回到国内去朝见南子,南子出来接见蒯聩,蒯聩回头望了三次,戏阳速都不动手。察觉到不对的南子转身逃跑,一边哭一边喊道:“蒯聩要杀我啊!”卫灵公赶紧拉着她的手逃到高台上去躲避。蒯聩见势不妙,转身就跑,然后一道烟逃往宋国去了。卫灵公勃然大怒,下令把太子蒯聩的党羽全部驱逐出国。
蒯聩逃到宋国后,逢人便说:“是戏阳速害了我!”戏阳速得知后,也愤怒地反驳说:“是太子想祸害我!太子无道,让我杀他的母亲(继母)。我不答应,他就会杀了我。我要是杀了夫人,他又会把罪责推到我头上。所以我假意答应他,这才捡了条命。俗话说:‘小民保身全凭信用。’我是按信义行事。”蒯聩在宋国没有呆多久,又转道去了晋国。
过去列国发生内乱时,晋国常常借支持这些国家的叛乱势力来从中渔利,前年,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也发动了叛乱,而且经久不息,这让卫国和齐国终于逮到了报复的机会。前年夏天,卫、齐两国联合伐晋,包围了晋国的沙鹿(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以声援据守在邯郸的晋国叛乱势力范式家族。到了秋天,齐、卫两军推进到乾侯(在今河北成安县东),然后与随后赶来的鲁国和鲜虞人的军队会合,一起进攻夺取了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
图五十七卫灵公与晋国的对抗(二)
扬眉吐气的卫灵公回到卫国后,终因年迈病发,于第二年四月去世。
卫灵公在位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春秋列国的国情再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室衰落导致的君权统治力的下降,使得春秋初期王室的遭遇再度在列国的国君们身上重演,曾经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又逐渐被“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所取代。不断坐大、威权日隆的卿大夫们与君权的对抗,在列国中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祸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对卫国来说,幸运的是卫灵公在位的时间足够长,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卫灵公凭借积累的政治经验,把被卿大夫们夺走的君权又夺回到了自己的手里。
往期目录(小瑜整理,谨致谢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1):春秋中晚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0):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9):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8):亡而复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7):卫国的第一次亡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6):卫惠公复辟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5):春秋初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4):早期的卫国
陕北高原三镇的地位比较齐长城分段示意图齐长城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3):对郑国出路的再思考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2):郑国的得失检讨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1):郑国的衰微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0):郑襄公时期的郑国
旧图重发——桃林塞与崤函通道图(原载西周篇(12))
阴平道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9):周旋于大国夹缝中的郑穆公
山西地形图(部分)
陇关道示意图
祁山道及其支道示意图
锡谷、义谷和库谷道示意图
《地图》期刊上的子午道
故道(陈仓道)地形图
汉末八关与京师进出通道示意图
虎牢关、敖仓地形图
褒斜道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役
窦宪北征匈奴三路兵马出塞地点示意图
傥骆道地形图
子午道地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8):进退失据的郑文公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7):郑厉公的回光返照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6):郑国的内乱
地图重发:春秋初期的形势图,郑、楚地缘形势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5):郑庄公小霸(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4):郑庄公小霸(上)
《三国魏蜀边界形势图》局部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3):郑国的东迁与创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2):春秋初期的列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1):王子朝之乱(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0):王子朝之乱(中)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9):王子朝之乱(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8):王室的衰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7):桓王的绝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6):周、郑繻葛之战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5):周郑易地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4):东周王室与它的哼哈二将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东迁初期王畿的丧失与收缩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平王东迁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平王东迁前的关中形势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7)
枣阳沙河(古浕水)河源略述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2)
古人真的具有那么高的地理认知水准吗?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1)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7)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1)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1)
禹贡九州之——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九州之——徐州、扬州和荆州
禹贡九州之——冀州、兖州和青州
古史舆地图说——禹贡九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