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家乡事,了解家乡史,尽在人文禹城。今天为大家分享王河北老师的文章,题目是——
禹城市辛寨镇建制及政府驻地的变迁
作者/王河北
辛寨镇的建制及政府驻地变迁,还需从辛寨解放初期谈起。
解放战争初期,按照上级行政区划,辛寨镇归齐禹县管辖,称“七区”。当时禹城县的南六区(乡镇合并之前的莒镇、袁营、伦镇、辛寨、前坊乡)与齐河县的西六个区组成为齐禹县。
齐禹县委,县政府因为对敌斗争的需要,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场所,流动性较强。那时的齐禹县政府临时设在辛寨镇的杨圈街西治全“王家大院”里。
公元年农历正月初八,赶跑了杂团土匪头目李连祥,七区彻底获得解放,共产党开始接管政权,从此,辛寨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了主人。
一直到年4月底,辛寨镇隶属齐禹县的原七区。当年5月初,齐禹县撤销以后,改为禹城县七区。下辖九个乡:大刘乡、辛寨乡、杨圈乡、景庄乡、叠道乡、安庄乡、后王乡、李寨乡、任陈乡。
当时考虑到与县委、县政府距离近一点,便于开展工作,能及时掌握传达信息,以便尽快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于是经过再三斟酌研究,决定将区部设到刚刚没收的后大刘村伪保长刘兆贞的“刘家大院”里。
解放前,刘兆贞是大刘村及周边村庄有名的大财主,家境富裕,有良田百顷。家里有用不尽的柴米,骡马成群,常年顾着长工短工,残酷剥削贫苦农民。土改后,被划为恶霸地主,村贫协将其处决,土地、房屋财产均被村里没收。
网络配图“刘家大院”总面积有千余平方米。大门、房屋建筑豪华气派,北屋是前出两头带跨间的砖瓦房。支撑厦子的那三根粗松木柱子雕刻着飞鸟走兽,惟妙惟肖,特别显眼。东西两廊坊各有四间房,各隔为单间,都是坚脚一直到窗台的大瓦房。宽敞的门窗镶嵌着明亮的玻璃,色彩鲜艳的窗帘特别引人注目,门板也被大漆刷得油光。院子铺有通向各屋的硬路,院子里栽种着各色鲜花,香味扑鼻。整个院落的建筑在当时来说,设计规格质量标准在全区绝对是最好的。
年1月—年8月,上级对行政区划又做了调整,“七区”改成“六区”,下辖14个乡,包括:杨圈、大刘、后王、苗林、魏寨子、任陈、叠道、安庄、李屯子、邵庄、各户屯、彭庄、油坊、眀屯。为便于管理,区部北移,搬迁到“魏寨子大楼”。此楼是解放前杂团头目李连祥在拆迁魏兰创办的魏寨子初级小学的校舍基础上,又通过到各村“扒庙拉神”,用搜刮到的砖、木料,抓民夫修建的师范学校校舍。
整个院落,占地总面积两千余平方米,校舍共有三排,南楼两层一排有九间,中间一间是通往后院的楼道门,北楼两层一排共十间,后来北楼被炸毁。中间一排一边是二层楼房三间。另一边是一排平房,平房中间三间是学校办公室。全部都是青砖白灰缝到顶。办公室两端各设青砖圆门一个,是从前楼到后楼去的走廊通道。园中两侧各有数间配房,是教职员工的宿舍和学生伙房,整个楼院气势不凡。
年9月—年12月,行政区名又做了改动,改“六区”名为“魏寨子区”。下辖11个乡,包括:白庄、贾坊、大杨、孙庄、王庄、任陈、各户屯、杨圈、大刘、苗林。办公场所设在魏寨子大楼。
年12月—年2月,行政区划又重新做了调整,魏寨子区下辖5个乡:城子坡、辛寨、辛高、屯、叠道。区部仍然设在魏寨子大楼。
年2月—年8月区建制撤销,改称为乡,“魏寨子区”变为“魏寨子乡”,办公地点还是在魏寨子大楼。
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全国各地尽快地将小社并大社,转为人民公社。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年9月10日,“魏寨子乡”就新成立了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公社,称之为“魏寨子公社”。公社驻地仍然设在魏寨子大楼。
(网络配图)
年,为便于开展工作,经上级同意,公社驻地决定南移,魏寨子公社领导经多方考证,认为辛寨街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大集市,交通十分便利,当时南北方向的禹茌公路和东西方向的高唐至济南的土官路在辛寨街十字街交错而过,相对来说在全公社也比较居中。综合以上因素,于是在辛寨北街选址修建了一处新的办公场所,就是今天的辛寨镇政府驻地。
新建的辛寨公社大院,占地多平方米,修建房舍六十余间,全部是砖木结构。其中大会议室五间,小会议室两间,接待室一间,办公室两间,伙房五间,政府院中建有沥青路一条,路两边种植供人观赏的冬青和垂槐等。两旁各有六排房舍,院前建有家属院两座,院落整齐对称,环境优雅。
公社办公大院修好后,将魏寨子公社从魏寨子村搬迁至辛寨街。
年3月31日,禹城县又对人民公社做了调整,原“魏寨子公社”改成“辛寨公社”。辛寨政府驻地一直坐落在辛寨街,再未变动。
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基础上重建乡体制。乡重新被确立为农村基层行政单位。随后“辛寨公社”改名为“辛寨乡”。
政府大院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后经上级批准,拨款将房顶全部翻修,办公桌椅及设备全部换新,办公条件得到全面的改善,乡政府大院面貌焕然一新。
年,上级又对行政区域做了合并调整,将原来的“前油坊乡”合并到“辛寨乡”,共计下辖83个行政村,人口增加到五万余人。两乡合并之后,规模进一步扩大,行政区域重新被命名为“辛寨镇”。
经多年努力,镇政府在原来基础上又向北扩建了两座办公大楼,东边那座是镇政府大会堂、辛寨镇便民服务中心,西边一座是计划生育服务大楼。政府驻地形象彻底改观,成为本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辛寨镇政府建制及驻地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基层政权的曲折发展史。它历经七十余年风风雨雨,见证着共产党基层人民政权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辛寨镇基层政权自成立之日,便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上级政策、带领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本地社会稳定、加强管理、提供服务,转变政府职能,为辛寨镇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喜欢村史及民间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报刊,《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