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金刚通讯员宗喻贾玮
在10月20日的德州市第六届广场舞大赛中,禹城市选派的广场舞队总分以第一名成绩荣获一等奖,实现此项赛事的“六连冠”。近年来,禹城深挖元素题材这座文艺富矿,讲好“禹城故事”,不断增强禹城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禹城群众文艺精品创作表演硕果累累,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生产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繁荣前景。
坚守初心使命精益求精
上好思想教育课。坚守服务群众的初心,坚持文化繁荣发展的信心,坚定精益求精的匠心,自年以来,禹城市文化馆一直坚持每周五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课的学习,以正确理念武装全馆人员的头脑,提升每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自觉意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自己更加有力地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小康,为建设幸福美丽禹城加油鼓劲。
上好专业技术课。在近日召开的“扬帆徒骇河时代”禹城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上,来自各个文艺门类的一线创作人员代表交流分享了经验做法,并就如何推动禹城文艺创新创作和繁荣新发展各抒己见。作为文艺工作者,禹城市文化馆人员深知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就要求全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水平,扎根群众,融入群众生活,积极开展“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工作,将文化雨露洒遍城乡每个角落。
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
实施青蓝工程。年,禹城市文化馆全力打造三个专业组:编曲组、创作组、专业提升组。目前已初见成效,在今年“戏曲进乡村”活动中,创编出歌舞快板《众志成城战疫情》,相声《打灯谜》,歌曲《禹城战“疫”歌》《心声》《向春而行》,小品《门神》等文艺作品20余件,由该馆创作表演的相声《对联表深情》和《时代楷模好榜样》在德州市百姓宣讲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新编排广场《舞出小康新生活》第六次荣获德州广场舞大赛一等奖。
实施数字文化。禹城市文化馆把“互联网+文化”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在德州率先启动“文化+数字”模式,特别是在抗疫期间,该馆在闭馆情况下,录制抗疫节目30多个,运用互联网平台,线上播放宣传抗疫政策、防疫知识和抗疫中的英模事迹,为抗疫加油鼓劲,还开办“耕耘讲艺”线上平台,推出线上直播活动余场,开设直播课程余期,点击量7万余人次,群众与专业老师互动对接、答疑解惑。在“学习强国”APP上,“耕耘讲艺”已持续连载6期。线下活动持续化、线上活动创新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实现公共文化与群众“零距离”。
筑牢群众基础广纳人才
自年以来,禹城市文化馆通过每年举办“公益大讲堂”活动来加强对各类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每年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余人,提高基层文化人员专业素质比例。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形式,在全市各乡镇相继组建19个专业文艺团队、10余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社区艺术团,及腰鼓、秧歌、舞蹈、民乐等业余文艺队伍,形成覆盖城乡的群众业余文化队伍网络,并以此将挖掘好的人才分类扩充到合唱、广场舞、戏曲等队伍中来。
以赛促进。近年来,为不断强化群众文化业务技能,进一步检验学习和培训的成果,加大群众文化岗位练兵力度,全面提升群众文化业务技能,禹城市文化馆配合上级部门在全市开展社区艺术节、民间文艺展演、全市广场舞大赛、合唱比赛等多种赛事,通过赛事的开展,不但为文艺爱好者搭建了相互学习的桥梁,还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围绕“二为”方针,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是个体劳动,缺乏规划,更缺少支持和鼓励,很难出大成绩。“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守正创新、繁荣发展、质量提升所迫切需要的。禹城市文化馆人员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文艺事业,努力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打造实力雄厚的文艺人才队伍。
紧跟双创,紧跟时代。“禹城故事”当然也是“中国的故事”,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可以引起普遍的情感共鸣,禹城市文化馆人员首先立足于本土的问题意识,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网络力量,实施艺术创新表现在方方面面上的突破,积极开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编创歌舞《大禹治水》,以中国历史文化的原创力与创新精神为基础,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龙头单位,禹城市文化馆以党建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唱响时代强音,为打造幸福美丽禹城,作出新的贡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