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必要性问题。大禹若为神话人物,出生在哪里的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了。
一直以来,就有禹为虫的争论。诚然,禹字从词源学来看,是跟虫有关系。但是把虫跟治水联系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咄咄怪事。或许,禹这个部落,跟虫崇拜有关,跟虫图腾有关,但不能说,大禹是条虫。“东周以前无信史”是有的学者新进的说法。有关大禹的传说曾遭怀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禹王大禹史传应是有根据的。近年发现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xǔ)铭》(此盨是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年收购的,拓本见《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开头就说:“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关于大禹的记载。与《尚书·禹贡》里的“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记载非常吻合,使上述怀疑不攻自破。
再有论言,信史是从公元前年国人暴动开始,大禹生活在公元前多年前,国人是如何知道这个事情的。诚然先民没有纸张,即使在龟甲和兽壳上写字也是相当麻烦的事情。他们对先祖的记忆就跟我们现代人有所区别了。
现在要记忆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把它储存在手机里,把大脑腾出来记忆纲,而不需要去记忆目或者科了。古人不一样,他们靠口耳相传,一代一代记忆祖宗中最具代表性的任务,最典型性的事迹,这就积淀着对古代的记忆,激发着后人不忘先人贤人的光辉业绩,从而开拓进取,推动历史滚滚向前。
大禹治水了解羌族释比,就会对人的记忆能力不去怀疑了。因为羌族没有文字,祖宗的古训,完全靠释比通过脑袋记忆,通过子孙传承,在他们的头脑里,记忆着很多史前的事情。古人代代传承20至30代前古人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原因是古代的书是一个个奴隶组成的。奴隶主为了向其他奴隶主炫耀门庭,一个方法是比富,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比奴隶,特别是比作为书的奴隶。几个奴隶住一起,他们衣食无忧,闲来无事,也就要互相攀比了。哪天天气晴朗,某个奴隶主就向其他奴隶主发出邀请,说要进行比赛,比赛的内容就是让奴隶背书。哪家的奴隶背得又多又好,哪个奴隶主就会有面子。
是有点惨无人道,但在客观上却促成了文化和知识一代一代的传承。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这样流传下来的。没有这些作为书的奴隶,也就不会有世界文学的经典《伊尼亚特》《奥德赛》流传了。中国古代同然。奴隶在形式上是人,但在奴隶主眼光中,作为像牛马一样的工具,只是他们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奴隶主鞭笞之下,一部分努力就成为了奴隶主炫耀门庭的书了。
禹王亭博物馆可以想见,古代的奴隶主,建立夏朝的大禹就是最早最大的一个奴隶主。还有大禹的一些后裔,专门买一些奴隶来记忆祖宗的丰功伟绩,从理论和实践来讲,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近几十年来,史学家在古文献中查阅到有关“大禹治水”的诸多记载。先秦时期的《尚书》《诗经》及《山海经》等文献中均记述商周代普遍认为“大禹治水”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孔子也是盛赞大禹的功劳,《尚书》中花了两章的篇幅来写大禹的功绩和谋略。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受了宫刑,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却要去完成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绝代史书,他不会妄加揣测,合理推断一代神人大禹的,在其《史记·夏本纪》中对大禹的事迹作了大篇幅记录。
禹王亭博物馆据《史记》等文献记载,禹被尊称“大禹”。大禹姓姒,名叫文命,字密,身高九尺二寸。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由此算来,大禹是黄帝的玄孙,也就是颛顼帝的孙子。大禹治水功勋卓著,许多事迹被后人神化了。禹,生于汶山,起于嵩山,娶于涂山,死于会稽山。《姒姓宗谱》言之凿凿地记述道:“于戊寅二十八载六月六日(公元前年)生禹于西川之石纽乡”。
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
大禹是人,是光耀了千秋用人格力量感召了万代的人。这样的人,被神化,也就不足为怪了。多以大禹是历史中的大禹,是记忆中的大禹,是理想中的大禹,是神灵化了的大禹。在历史上,应该有这样一位光耀史册的英雄存在。
来源:禹王亭博物馆公号摘抄自《中国大禹文化》中《大禹传说及大禹出生地考证》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