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沾泥土驻村更驻心走近德州市派

遮风堂白白清浊抑菌洗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44.html

脚上沾泥土驻村更“驻心”

——走近德州市派禹城第一书记群体

□本报记者尹滨李榕

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种上了香椿树,村里建起了景点“囚牛湾”“月琴湖”,通村公路宽阔又洁净……11月22日,走进禹城市辛店镇李佰辛村,让人心旷神怡。

“这一年多,我们村变化太大了,这都多亏城里来的第一书记。”站在自家小院前,77岁的村民李彦德憨厚地笑着。

李彦德口中的第一书记,是市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的杨登雷、李天民、董雨3人。年5月,市派17名第一书记,进驻禹城市9个乡镇(街道)的16个村。而这16个村庄中,有8个省定贫困村、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个集体经济空壳村。

市派禹城第一书记带领村支书们到章丘等地外出参观学习(资料图)

1年多来,17名第一书记牢记重托,怀着激情,带着责任,两脚沾泥,一心干事:累计协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余万元,引领16个村的党支部领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和村里的干部群众合力摘下“后进”标签。

访贫问苦,真情帮扶——

“做群众工作,靠的是心贴心”

“杨书记,你真是为唐大爷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是第一书记杨登雷驻村以来听到群众说的最多一句话,也是使他对帮扶工作更加充满动力的一句话。

市派禹城第一书记杨登雷、李天民在田间帮群众喷洒农药(资料图)

唐大爷是辛店镇李佰辛村的特困户,名叫唐洪军,今年67岁的他至今未成家,身边无人照料。几年前,他患上了腿部脉管炎,常年溃烂,严重时只能卧床。因为家境贫困,一直未能得到系统性治疗。

第一次串户走访,杨登雷来到唐洪军家,他腿部的溃烂处如碗口般大小,露着白骨。“那一刻,我的心揪得疼。一连好多天,心里沉甸甸的。”杨登雷回忆。在帮助其解决生活上困难的同时,先后多次协调医院、中医院就医。“一分钱没花,政府买单。”通过半年多的系统治疗,唐洪军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杨登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驻村1年多以来,杨登雷踏遍了村里的大道小路。每位党员干部,他都交了底、谈了心。村里的贫困户,他逐一走访,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在村民眼里,第一书记们不再是“外来人”,更是“贴心人”。为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题,市商务局派驻辛店镇西梁村第一书记孙达志多方联系,争取到4.5万元资助金。了解到村里一户群众住房困难后,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派驻房寺镇司庄村第一书记胡光,积极申请元危房改造资金,帮助群众修缮了房屋。

“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杨登雷说,第一书记进村当天下午,就召开了临时党支部第一次会议,决定开展以“乡村议事”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坚持“四必访”“五必问”“六必看”,进农家门、说农村话、听农民言,将群众意愿逐条列出,实行销号制。1年多来,他们累计开展爱心帮扶活动95次,惠及群众余人次。

聚焦难点,践初心、谋发展——

“来了‘路书记’,发展有底气”

辛寨镇河西刘村有个“路书记”,但“路书记”其实不姓路,名字叫岳雪峰,是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派驻河西刘村的第一书记。

年5月的一天,岳雪峰第一次踏入河西刘村,一条生产路是渣土路,村里多条主干道更是破损严重,一路走来漫天飞尘。他笑称自己“风尘仆仆进了村”。

市派禹城第一书记岳雪峰帮农户采摘西红柿。记者李榕摄

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摸情况、听意见。“我要知道老百姓最需要啥。”在整理群众提出的百余条建议时,岳雪峰发现,大家反映最集中、愿望最强烈的就是修路。

村干部景明洋说,河西刘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蔬菜种植面积近亩。村里共有户、口人,80%以上的农户都种菜,全村蔬菜年产量达多万公斤。

村头还建有蔬菜运输批发市场,每天从济南、聊城等地,来村子拉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但村里的路年久失修,7条主干道坑洼不平,遇到雨雪天气,运输车辆进出不便。“种菜和种粮不一样,菜运不出去,一两天就得烂到地里头。”村里的种植大户丁立勇感慨道。

“路不通,群众难致富;路通了,群众致富就有出路。”岳雪峰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路修好。

说干就干!他将项目上报“娘家”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经过多方协调,方案历经3次修改,今年11月,投资多万元,7条、总长达米的村内公路全部竣工。

“‘路书记’把路修到俺们心窝里了。”说起岳雪峰为村里修路这件事,大伙儿高兴地合不拢嘴。

过去,村里的蔬菜都是散户式经营,形不成规模,进不了超市,收益较低。不久前,岳雪峰又推动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打通了蔬菜生产、销售、运输的产业链。“下一步,还要申请注册品牌商标,今后村里的蔬菜将统一‘着装’,统一溯源,让蔬菜种植致富路越走越宽。”岳雪峰说。

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派驻十里望回族镇后邢村第一书记王伟凯,则通过为村子争取到全省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项目,让村庄大变样。驻村后,王伟凯多方联系、积极争取,并会同专家多次到村实地勘察。今年4月,后邢村顺利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9月获批全省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获得多万元奖补资金,德州市仅有6个,为禹城市唯一。

为民解难题,为村谋发展。驻村以来,第一书记们共清理闲散土地余亩,新修标准道路1米,修建村内排水渠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盏,累计争取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各类帮扶资金余万元。

抱团攻坚,放大帮扶效应——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伦镇有一对兄弟村,名叫燕西、燕东村,原来两村统称为燕寨子。去年,两个村子分别来了个“城里人”——德州财金集团派驻燕西村第一书记王强和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燕东村第一书记孙洪凯,他们共享资源,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共收益的路子。

市派禹城第一书记王强、孙洪凯在田间查看糯玉米长势(资料图)

燕西、燕东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如何鼓起村民的钱袋子?驻村之初,王强和孙洪凯就围绕村产业结构调整反复交流。

两人先后带领村“两委”赴临邑、乐陵、齐河等地,考察了蚂蚱养殖、辣椒种植等,又邀请德州市农科院专家前来支招。“可以依托当地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多元化种植模式。”专家建议种植糯玉米。

听专家的!两人决定把种植糯玉米作为两村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可劝说祖祖辈辈种玉米小麦的村民改种糯玉米,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燕西村村民李仁贵,是远近闻名的“田把式”。“俺们老辈子传下来的,就种玉米小麦,改种糯玉米,咱心里没底。”

王强和孙洪凯分别带着村“两委”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咱给村里选项目,决不会让村民吃亏,只要齐心协力干,赔钱可能性不大。”

两人的话像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他们又组织李仁贵等30余名村民代表到种植基地考察。“人家的糯玉米确实长得好,每亩产量能提升至斤,不妨试试。”李仁贵说。回来后,村民代表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其他人,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趁着热乎劲儿,两人又推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燕西村成立了禹城市燕志鸿种植专业合作社,燕东村成立了禹城市田农小乙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专门给群众搞统一服务,并与平原县中锋为农服务公司签订订单,发展种植糯玉米亩。

今年10月,第一茬糯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3元/公斤的价格回购,农户每亩可增收至元,燕东、燕西两村村集体分别增收了3万余元、5万余元。

“种糯玉米可比种玉米小麦收益好多了,多亏了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明年咱继续种。”喜迎丰收的李仁贵笑开了花。

一名第一书记的好资源、好项目,共享给其他第一书记,让更多群众受益,在市派禹城第一书记工作组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市派禹城第一书记杨登雷邀请印度馨赛德公司客商到李佰辛村对接辣椒管理与销售事宜(资料图)

辛店镇李佰辛村、安仁镇齐庄村、梁家镇桂庄村,3村抱团发展辣椒产业,正是得益于3位市派禹城第一书记的互通有无。“这3个村的土壤、气候、光照等条件很适合辣椒生长。”驻村后,杨登雷和德州新华集团派驻桂庄村第一书记陶世卫、德州银保监分局派驻齐庄村第一书记阎占堂,先后论证过食用菌、奶油玉米等多个项目,最终确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种植。

“以我们村为例,今年种植面积60余亩,亩产斤,每亩地净收入3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明年,我们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李佰辛村党支部书记刘彦明说。下一步,村里计划延长产业链条,新建一座辣椒食品加工厂,逐渐形成鲜椒、剁椒、泡椒等多层次产品供应体系,带动群众增收。

“人心齐,泰山移。不少好经验、好做法逐渐从1个村扩展到16个村。”第一书记们强烈感受到抱团攻坚的强大力量。1年多来,第一书记不是单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借助共享式扶贫模式,实现团队协同作战,最终实现1+12的扶贫成效。

抓党建、强班子、聚人心——

“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齐庄村的‘穷根’就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这是德州银保监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阎占堂,充分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该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于是,他在本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