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米松乳膏 http://m.39.net/pf/a_4338991.html
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关键要确保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果。围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德州市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五个专项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五个工作专班,强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三治结合,做活“融合”大文章。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12个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之一,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痛点堵点,聚焦“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4月4日,印发《德州市年乡村振兴工作清单》,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全年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攻坚突破。
产业融合——
接二连三放大效应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6月14日,农场主张岩生面对管理的亩小麦并未手忙脚乱,而是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田间地头指挥收割。“机械是公司统一调度的,3天内就能让小麦全部颗粒归仓,今年亩产达到了多斤,这已经是公司落户平原县以来连续第三年增产了。”张岩生说。
张岩生口中的公司,是指平原县年重点引进的农业“新六产”企业——鲁望农业发展集团。“办事处20多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都与鲁望集团进行了合作,由集团统一种植,并选派专业农场主管理,通过精细化作业实现粮食连年增收。”平原县桃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庆泉说,鲁望集团在桃园街道流转了22个村的2万亩土地,致力打造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自年以来,德州市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个,入社土地45.64万亩。规模化种植增强了农业科技支撑力,实现了由“藏粮于地”向“藏粮于技”、由“广种薄收”向“科技增效”转变,但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产业链条短、知名品牌少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通过合作组织将要素聚起来、通过“真金白银”将人才引进来、通过招大培强将产业串起来,以“党支部领创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一体化农事服务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横向上强化农业接二连三,纵向上形成产业发展梯队,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5月28日,德州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招商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现场共签约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达66.97亿元。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59家、市级以上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多万户。宁津县天邦汉世伟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农场+农户”合作模式,带动个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每个合作养殖户可获利16万元,带动多农民就业。
德州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业态,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破解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放大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齐河县实施乡村旅游项目提质扩容计划,不断拓展黄河文化生态轴和齐晏乡村风情休闲轴,打造殷屯、姚庄等特色村5个,省级精品采摘园区5处,发展“黄河人家”农家乐多户,鼎泰沣农业开发公司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禹城市借助东君乳业(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粮改饲”,发展饲用青贮玉米6万亩。
城乡融合——
农民进城人才下乡
武城县甲马营镇梁小屯村的沈鹏一直在外做生意,几年前在县城买了房,但一家人的户口却始终没有“进城”。“最大的顾虑就是家里还有10亩地、老宅子,担心把户口转到城里,宅基和地就被收回去了。”但自从武城县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后,这些顾虑都不再是问题。“持有《备案证》,以后还可以把户口迁回农村,我们全家立即申请了转户和转移备案,老家的10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拿租金,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我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沈鹏高兴地说。
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离得开”,武城县创新推行“两证保三权”制度,为进城落户农民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和《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士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及这“三权”的合法继承权不变,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带权进城、带资进城,“想离离得开、想留留得下、想回回得去”。
同时,创新实施“一书、一池、一网”制度,一书即《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认定书》,一池即在全国首创土地经营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一网即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系统,促进农民带着“可变现”资产进城,既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又提高其融入城镇能力。
今年1月,该市印发《关于全面推广武城县“两证”保“三权”等工作经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的通知,次第落子、梯次推进。5月22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城乡要素、服务、设施、经济四大方面的融合,分工明确,措施有力,力争率先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实现路径。
不仅引导农民进城,还要力促城市资源要素下乡。我市积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为农村源源不断注入生机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回乡、智力回乡、创业回乡“三回”工程,完善提升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出台《德州市就业创业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去年以来,共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笔,共计2.83亿元。实施职业农民职称三年“千人”计划,在去年齐河县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市推开,年内评选人,三年内力争培育选拔名乡土人才。实施科技、卫生、教育人才“下乡进村”工程,确保全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稳定在人以上。
乐陵市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在北京、天津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和人才服务站,设立回引人才到村任职专项奖励资金,吸引千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其中5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31人担任村“两委”主职干部,比例高达55.3%,形成了“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
治理融合——
靓了“面子”实了“里子”
宽阔的南湖藕塘、成片的花卉果树、雅致的仿古凉亭……走进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古典建筑与乡村美景交相辉映,盛开的花海让人忍不住连按快门。谁又能想到,这片水清鱼跃、繁花似锦的景观以前是杂草丛生的天然垃圾场、村民私占的零星“开荒地”。从省定贫困村发展到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村”,得益于我市在乡村振兴改革攻坚过程中深入推进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近年来,全市开展农村废弃危房“拆危清残”、农村环境卫生“治脏除乱”、村庄清洁春季战役“五一行动”;全面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20++50”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即选择20个乡镇整建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高标准打造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受益群众50万人。
“一时的环境卫生治理容易,难的是如何长效保持,村民们乱丢垃圾的习惯改不了,仅靠几名保洁人员无法长久维护。”临盘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常波介绍。为此,街道在各村按照50:1的比例选出群众代表,参与村庄环境规划建设、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并把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村规民约,统一印成《明白纸》,对各家各户生活垃圾存放、“三大堆”处理等事项形成约束力,通过机制建设打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
完善乡村治理,不仅要有光鲜亮丽的“面子”,更要着力解决好乡风文明、平安和谐的“里子”。我市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有效推动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主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
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广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共建立市级“四德工程”示范镇24个、市级示范点个、县级示范点个,建成村(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个。扎实开展德州“好人之星”选树活动,今年已推荐候选人人,评选出德州“好人之星”25人。
同时,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攻坚,以“天上有网、地上有格、手中有哨、联动高效”为总目标,通过实施“雪亮工程”,实现自然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网格化管理上,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基本网格个,有效打通了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联通市、县、乡、村(社区)四级网格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采集实有人口数据.2万条、实有房屋数据.9万条,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均在98%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乡村治理形式真正发挥乘数效应,必须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三治’结合的政治保障。”前杨村省派党支部书记崔磊一语道破前杨村“华丽转身”的成功秘诀。
全市制定了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清单,突出大力培养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乡村各类组织、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体系、整体提升基层组织保障水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细则等6项重点工作,具体落实21条推进措施,着力强短板、补弱项、抓提升。
如今的德州乡村,树新风、换新颜、展新貌,蓝天、绿树、鲜花交相掩映,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也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五大振兴协调推进的格局已然全面拉开,正在加快实现美丽乡村从“个体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精神美”的提质升华。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贺莹莹通讯员张建李禄超尹晓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