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故事信以为ldquo诊rdqu

这是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这是一段难以抹去的岁月划痕,几代人的辛酸、苦乐与甘甜,见证着中国的巨变、禹城的发展。

故事里,可能有你见过的景,可能还有你认识的人。

本平台(人文禹城)独家推出由禹城润禹水务公司职工吴昆创作并播讲的纪实故事《人在旅途》。今天刊发第十七篇

 “疯姑娘”的病好了 

《人在旅途》

作者/吴昆

第十七章

冬青自从添了小阳阳以后的十多年里始终是混沌的、半疯半醒的状态。小昆每年都回去看她几次,看到姑姑枯草似的头发乱成一团,眼神迷离地问小昆,你是谁呀?心情沉痛的小昆依然是陪她说说话,讲讲家里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姑姑前言不搭后语地磨叨着,说到兴奋处还连连大笑几声,以至于家里的亲戚几乎把她给遗忘了。她曾光着脚徒步从辛店走到老棉厂的位置,走了一夜,脚底血迹斑斑,幸亏被老棉厂的同事张敏发现,一边安抚她并及时给丽华去了电话,这才没出大事。时值八月十五,小昆又去探望大姑冬青,只见她一人在屋里磨磨叨叨地唱着歌,窗户上的玻璃也被打碎了,手背上有血迹干涸凝固,屋门是锁着的,大姑夫到集上卖树苗去了,怕大姑跑了。小昆透过破碎的窗户递进去牛奶和扒鸡,大姑犹豫地接过去随手给了抬头乱叫的小狗吃,并断断续续地说,小狗吃这个,我吃腌的咸菜。小昆一看墙根下果真有一咸菜大缸,临来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大姑,讲述了家里这两年的情况并重点提到奶奶淑兰的逝去。大姑哆哆嗦嗦接过信封抽出信纸,仿若认真地看了起来。小昆规整完小院,又去买了保存时间长的火腿、方便面挂到屋门的铁锁上。回来后,小昆便陷入沉思,有点心事就写出来保存好。过了也就一个多月,大姑夫打电话来,高兴地说大姑冬青的病好了,不知那封信触动了她哪条神经线,疯了小二十年突然就好了。小昆也挺高兴的,并在来年的清明节与大姑夫一起到陵县老家坟上清除荒草,烧纸跪拜先祖。良好的家风应当得到传承,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清晰的知道祖祖辈辈的德行与命运,唯有写下来。小昆开始了业余时间的记录,一开始是断断续续的小篇章,后来经仔细整理串联下来就成为一大篇记录自己长辈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于后代是极其宝贵的,可以作为传家宝。在整理佛龛时,发现了小姑以前留下的一本《弟子规》,觉得里边内容很好,虽说是讲给三岁小孩子的,但意义深远怕是八十老翁都做不到。每日早起到泺清河畔观景朗读,再说早起也提升人的阳气。有拿捏不准的文章,小昆就找同学小健探讨交流,时间长了见小昆如此热爱文学就把他推荐到市作协,陆续发表了作品并加入了会员。作协组织大家去各地采风,抒写美好呼唤良知彰显正能量,有两次真的很难忘。一大早,禹城作协会员们乘车来到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深处的红叶谷,宇佳物流的老总李兴保早就给各位安排好门票、餐食。

禹城市作协会员走进济南宇佳物流

禹城市作协会员在济南红叶谷采风

众人一见诗意浪漫、静谧悠远的美景顿时精神焕发,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红的碧桃,白的梨花,黄的连翘星罗棋布的点缀在一片生机盎然的山林中。谷中一片郁郁葱葱,飞瀑湍流,山风送爽,谷长景深,流水潺潺,登高送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禹城市作协会员在济南红叶谷采风

作协会员中王河北校长是李总念书时的老师,为报答师恩,热情款待了禹城众位老乡,临走时人手一份高档水杯和金骏眉茶叶,这件事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深记在心里。还有一次是作协组织去德州梁子黑陶采风。盛产红胶泥的鲁西北古运河畔,有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那就是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叩之如磬的德州黑陶,它不仅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历史名片,还寄托了德州人的乡土情怀。中午在柳湖书院款待并与专家深入交流,那一眼千年的黑陶真的耐人寻味啊!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董子文化园如若穿越古今。

禹城市作协会员在德州梁子黑陶采风

德州梁子黑陶制作

德州梁子黑陶制作

特别是每天早上聆听着孙秀立主编创办的《史志花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