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禹城 >> 禹城特产 >> 大禹治水与禹城美食

大禹治水与禹城美食

每天陪你酒话连篇的

大罗言酒

全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3分钟

大禹治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之会”,“铸造九鼎”更是为民间广为流传。传说大禹用三件宝物(河图、开山斧、避水剑)治理大河。

这里的大河不一定是现在的长江和黄河,之后,又根据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国家—夏朝。

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有留下其足迹,山东省西北部的禹城就是其中之一。禹城市,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称祝阿,唐朝天宝元年(公元年)更名为禹城,这里还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

禹城市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也因此享有“酿酒之乡”,“扒鸡之城”的美誉。

禹城扒鸡

亦称禹城五香脱骨扒鸡,已有余年的历史。它以制作独特、肉烂脱骨、色鲜味美、肥而不腻等特点而著称。年,禹城县南营村的李文长,因为制作扒鸡时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丁香、桂皮五味调料,所以称作五香扒鸡。

之后随着制作扒鸡的技艺不断提高,到了年,城北月牙湾的王明奎在一次制作扒鸡时,睡过了煮鸡的规定时间,一觉醒来,锅中鸡已塌陷,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便见机起名“五香脱骨扒鸡”。

后来,王家又先后在济南、沾化、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年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扒鸡铺发展到30余家,禹城火车站逐渐添设了“福合居”“祥胜居”“八大处”等扒鸡店,当时有“闻香下车,品尝为快”之说。

房寺烧饼

分为油酥烧饼和鼓囊子烧饼两种,其制作方法十分讲究,从制作到成熟出炉要十数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烤炉、炭火都有严格的要求,炉子要用制特的三合土糊成内胆,不能有开裂和异味,炭火须用木炭(现在已改用真正无烟无味的阳泉炭块)。

烤制时的火候控制也非常重要,烧饼烤过了发硬,不好吃;烤欠了不熟、不能吃,这些都能影响到烧饼的好坏。制成的烧饼色香诱人、外酥里嫩,咬上一口,芝麻、酥沫会散落一片,五香气味四溢,使人回味无穷。具有焦酥、焦黄、五香味、芝麻香等特点。

禹城泡子糕

禹城的“泡子糕”历史悠久。相传晚晴时期,其创始人禹城市安仁镇大卢村的卢学贤与皇商张某共同做糯米生意。期间,卢学贤自己动手将糯米作成各种各样的小食品。这其中,一种像“泡”状的食品香脆可口,深得人们喜爱,故取名曰“泡子糕”。

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黄米)、糖稀、生油配制而成,制作时先炸泡子糕。将米放入30度温水中,泡至用手捻碎而不粘为宜,捞出晾干,粉碎成面团,入锅加热搅拌,熬成稠糊状和糖稀一并倒入合面机,再加面粉合成面团,用轴擀成厚约5毫米的长方形,用刀切成多层面片,炸呈杏黄色为止。

第二道工序是铺糕。铺糕即是用糖稀熬好浆子,再加适量香精、桂花酱,后将糕泡子入锅搅拌,随浇浆子调匀倒入熟面,再把搅好的糕泡子倒在案子上摊匀,上面铺一层白糖皮,撒上青红丝,盖纸轧实,切成块即成。其特点是香甜酥口。

另外,傻小二棒仔鸭、葱烧蹄筋、沙河辛西瓜等,都是颇具当地特色的美食。

禹城人向来喜爱并善于饮酒,当地的“禹王亭”酒,因与禹城市区西北处古迹禹王亭(其始建于唐代,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称禹王亭,龙山文化遗址)同名,在当地颇有名气。

禹王亭酒厂成立于年,其生产的禹王亭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回甜尾净、纯和适口、余味悠长。在历史上曾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之一。另外,在禹城的众多酒文化里,“凑局”与“赶场”应该是禹城很多人都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凑局:就是拼凑饭局,一个人要组织一桌酒席,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就需要组织者“凑一桌”。有时,到开席时间了,人数太少,组织者就觉得喝着不带劲,还得临时调度增援,把人数凑齐,人数齐喝着才有意思。

赶场:就是在同一时间要他去吃饭的“场”有好几个,不便推脱,就先参加其中一桌,喝上一会儿再到另外一桌。

最后,大禹作为一位出身百越族群北上中原发展的部落联盟领袖,一位农业社会的领袖人物,他在治水,发展生产,建立国家制度等方面做出的卓越功绩,都是值得我们感激与崇敬的。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