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禹城 >> 禹城特产 >> 清明忆小城的印记

清明忆小城的印记

扫墓,初听这个词是上小学时。每年的清明这天,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同学,都乖乖地待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四、五年级的同学由老师带领去城南的一个叫军张村的地方去扫墓,听说路挺远。当时不明白扫墓的含义,以为是去打扫卫生,因而由高年级的同学去。好不容易盼到成为四年级的学生,我也就加入到扫墓的队伍。

清早天刚亮,我们到学校集合,排队去二十多里地远的军张村扫墓,那里掩埋着一位叫李达的烈士。

后来我们经过了一段没有烈士的日子。

现在我们所在的小城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当地英雄的图文资料,向人家讲述着在那烽火岁月,军民同心,无惧无畏,追求民族解放的英勇壮举。

近年,每到清明,单位和学校都会组织人员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祭奠追思。我们常去的纪念馆处于小城的东北部,年1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是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德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去年我随单位同往,仔细参观了该馆。该教育基地主体建筑共两层。大型展厅通过文字图片、革命文物、雕塑、浮雕等形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再现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故事。一楼前厅正面为大型浮雕英雄群像,气势磅礴令人敬仰。浮雕的背面是一幅体现大革命历史时期的巨型油画。在浮雕的下方是一块长1.8米、宽1.2米的大理石,上面雕刻有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左右两侧是六块展板,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展板的背面是革命英雄录,镌刻着近三千名烈士的英名。二楼所展示的是勤劳勇敢的禹城人民不甘忍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争的革命史。于曼青、王克寇、王琳、李达、张成宪、杨鸣岐等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其中,彰显了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纪念馆还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物文物三百余件,历史图片千余幅,真实生动再现了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

革命精神传万代,伟大事业铭千秋。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这么一处纪念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