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州市广播电视台
6月21日,德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在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农场举行。
围绕“吨半粮”德州市农科院充分自身优势打造“三块田”,树立三个标杆
(1)“自建田”打造超高产样板。农科院在武城县武城镇的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平原县张华镇的运河粮食种植合作社、临邑县翟家镇的秋华种植合作社、运河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德农合作社,建立了4块自建田。这4块田的产量目标是1.6吨以上,即小麦公斤以上,玉米公斤以上。今年这4块自建田小麦亩产全部在公斤以上。同时,摸索集成可复制、易操作的技术模式,并在自建田里开好观摩会,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助力“吨半粮”生产。
(2)抓好“联建田”,探索科政联合样板。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市农科院积极与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翟家镇人民政府、张华镇人民政府对接,采取“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当好党委政府的科技参谋,根据示范方的小麦长势情况,对症施策,党委政府抓落实。今年在科政联合的模式下,在翟家镇创造了亩产.2公斤的德州市小麦最高记录。
(3)做好科技服务,打造“指导田”样板。由农科院副院长带队,小麦、玉米、植保、土肥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组中。“指导田”点多面广,所有派出的科技人员要总结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指导农民完成“吨半粮”目标的实现,打造“指导田”样板。
在小麦管理上今年重点总结和创新了“四个一”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即“一壮一控一喷一促”。一壮指冬前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培育壮苗,提高冬前分蘖数(亩穗数);一控指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促弱转壮,控制旺长,提高亩穗数和穗粒数;一喷指“一喷三防”,提高灌浆质量,最终提高千粒重;一促指促进正常成熟,由于去年小麦播期偏晚,今年有可能晚熟,再加上喷施生物刺激素和叶面肥,小麦更有可能晚熟的情况,我们采取喷施磷钾肥及促进正常成熟的植调剂,促进小麦正常成熟,提高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