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医院哪家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作者/王河北
房寺镇贾集村位于禹城市西南二十公里,镇政府驻地以南八公里处,东临本镇石门王村,村西隔团结河与辛寨镇贾楼村相望。现属南集社区,现有人口六百多人,有赵、尚、李、孙、杨、冯、贾、白、马等姓氏。
贾集村的村碑
村名的来历
房寺镇贾集村,是鲁西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它的建村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公元—年)。
听村里老人们口口相传,早年李氏祖先因为从事开油坊生意发了财。有道是树大招风,被一个外号“黑狗熊”的当地恶霸财主惦记上,早就想霸占李氏的财产。
“黑狗熊”有个表兄在朝中为官,于是他狗仗人势,假借官府指令,亲自带人去加征税款,因数额极大,遭到性格倔强的李氏拒绝。于是,心狠手毒的“黑狗熊”,勾结官府,罗织了李氏一个暗通土匪的罪名。李氏被稀里糊涂弄到衙门打了一顿板子,下到监狱,关押了几个月。家人好不容易凑够钱儿,把他从监狱赎出来。换来的却是,李氏家庭财产被全部没收,限期离开此地,永世不得复回的下场。
李氏冤沉海底。胳膊拧不过大腿,光棍斗不过势力,李氏没办法,喊冤叫屈由北京西北八沟李带着家人逃难,一路南下,来到此地定居。
据说“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打着“勤王清君侧”的旗号,率军南下,实则是夺取侄子建文帝的政权。从这里(贾集村的前身)和石门王村之间的一条土官道路过,相传燕王朱棣的四公主就病死在邻村石门王。
因为这里靠近官道,交通便利,李氏才在此落脚建村。李氏早就做好了打算,重操旧业,仍然以开油坊为职业,轻车熟路,相比单独种田收入多一些。李氏经过思虑再三,准备以其姓氏职业命名为“李家油坊”。一打听,邻村河西南有个油坊桥村,有混淆村名之嫌,干脆就叫“李家坊子”吧!从那以后,这个村就改称为“李家坊子”。
邻村贾家楼贾氏在河东有大片田产需要耕种,紧靠着李家坊子,又有河阻隔,进出极不方便,贾氏求得李家坊子领导同意,干脆由河西油坊贾楼迁来,随之赵氏也由安仁赵庄迁来。其他姓氏也逐渐从外地搬来。
听村里的老人说,多年以后,贾氏有个儿子在朝中做了大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氏父以子贵,在村中的地位来了一个度的大转弯,身价倍增,并取得 话语权,还当上了村里的理正。随后干了几件漂亮的事,其中一件就是在该村设立了集市,取得了民心。为此也将村名做了修改,以姓氏定村名为“贾集”。
贾集村的油葵花田
贾集村的如意湖
环村路
曾经的繁华
笔者拉着母亲“乡村游”时曾到过这个村儿,那天正赶上村里几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围坐在新建广场的树荫下聊天纳凉,笔者借机便和老人们聊起了贾集的发展史。
这些老人听祖辈们口口相传,当时的贾集村村东和石门王村村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盐道。相传这里早在宋金对峙时,就已经是金兵南下的一条重要马道。明初开辟成北京通往济南、青岛的一条官道。因地理位置优越,进出方便,贾集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周围区域 的一个大集镇。
该村大集“逢三排八”。集市主要以粮市、菜市、肉市、布市、日用品为主,另外,还增加了羊市、牛市、木料市等。每逢集日四里八乡的村民以及临(临清)、恩(恩城)、夏(夏津)、武(武城)、平(平原)等地的客商巨贾(gu)提前一天赶着牛车或马车来旅店住宿,为的是第二天赶集投资贸易,洽谈业务。
为了吸引外地客商,当地也做足了文章,大兴土木,街道加宽,建筑上规模,一色的青砖房屋,门前均挂着风灯,大街两旁当铺银号、茶馆旅店、药铺赌场,农贸市场一应俱全,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吆喝声,吵闹声交织在一块儿,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后来,随着土官道的逐渐消失,这里越发显得闭塞,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情景。
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贾集村一辈辈的村民很小就跟着爷爷父亲经商下海。不怕吃苦,日久天长,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经商的好本领。正是靠着这种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出现了许多经商营业的致富能手,该村也由此成为享誉四方的富裕村。
红色的传承
另据八十七岁的尚恒达老人回忆,该村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革命志士。
材料提供者:贾集村村民,抗美援朝老兵尚恒达老人,现年87岁
抗日战争期间,村里的尚先忠参加了八路军,因作战勇敢,很快成为了一名指挥员,在抗日战场上与日寇浴血奋战,他的父母弟弟和妻子儿女在村里生活,当时的汉奸土匪头子李连祥得知尚先忠的家庭情况,派手下包围了他家,当场枪杀了他的父母和弟弟,由于妻子带儿女去了村里亲戚家串门,才幸免于难,村民们冒着危险,掩护他的妻子儿女逃出了村子。
解放战争期间,村里的农会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发动年轻人参军支前,先后有十几名年轻人光荣地参加了解放军,随大部队南下,其中的代表有李逢阁,赵修信,尚恒才,孙友德等。
另外村里有二十余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了农民支前队。他们推着小推车跟随解放军一路打过长江,直达南京、上海。他们分别是:尚玉亭,赵云红,孙万田,李吉昌,尚恒利,尚恒法,尚恒生,尚先修,贾青仁,杨立叶,尚宪利,尚恒风,赵云田,赵云辉等。
期间,村里的尚恒达、尚恒青、尚恒太、李永合、赵云田先后参加了 ,雄赳赳气昂昂, ,走上了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仍健在的尚恒青、尚恒达两位老人分别八十六、八十八岁高龄了,回忆起当年的革命历史,尚恒达老人总是滔滔不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感激党和国家每月给予二千多元的优抚。
市委书记滕海强在贾集村视察
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左:村支部委员孙英海,中:贾集村党支部书记李希和,右:党支部委员尚成波
贾集村全体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干部先锋岗
奋进的脚步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好政策激励了许多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经过个人不懈努力,先后出现了不少的“万元户”,劳动致富带头人。九十年代更多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先后到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发展去做生意,从此,古老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的土房草屋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年5月24日新一届党支部上任后,为了让老百姓尽快脱贫,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引进资金,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了一条种植塑料大棚发展致富的新路。
自年春季开始,尝试建起了 批蔬菜大棚,村民尝到了甜头。年6月党支部最早创办禹城市绿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 期38个温室大棚,发展到现在的个蔬菜大棚。
为了将大棚蔬菜及时地运往外地销售,同时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题,新一届班子争取上级资金,另外村里发动集资,修建了环村水泥路,将优质的西红柿远销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大城市,村党支部牵头及时注册了“鲁齐绿亨”蔬菜优质品牌,并成立了绿亨合作社。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专程到该村绿亨合作社进行调研。
贾集村党支部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提升蔬菜品质,打响“绿亨”品牌,强抓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努力让农村美,农民富,集体强,成为贾集村新农村建设的最靓风景。
贾集村绿亨蔬菜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和丰台区购物中心
济南市民来绿亨蔬菜合作社采摘旅游
贾集绿亨西红柿
编者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本文由人文禹城作者王河北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