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字子鱼,今山东禹城县人。高唐县是齐地有名的都市,士大夫无不在市里游逛,华歆在那做官时,每逢假期走出官署,就直接回家关上门,政事议论公平,始终不诋毁他人。在当地名声大噪。颇受同事喜爱。
同郡的陶丘洪也是知名人士,自认为真知灼见超过华歆,当时王芬和豪杰阴谋废黜汉灵帝收容记载在《武帝纪》。王芬暗中招呼华歆和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打算去,华歆劝阻他说道:“废立是件大事,伊尹、霍光也感到难办,王芬性格粗犷而且不懂军事,这件事必定失败,灾祸却将牵连整个家族你不要去,陶丘洪听从华歆的意见才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真失败,陶丘洪才佩服华歆。
后来华歆被举荐为孝廉。任即中,因病离开了官职,汉灵帝逝世,何进辅助管理朝政,征召河南郡的郑泰、颍川郡的荀修以及华歆等人。华歆到达任命为尚书郎。董卓把天子迁徙到长安,华歆要求派出去做下邽县令,因病没有动身,于是从蓝田来到了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县,留住了华歆。华歆劝说袁术派军队去讨伐董卓,袁术未能采纳。华歆打算抛弃袁术,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安定聚集在关东,马日征召华歆做掾。向东来到徐州。天子下诏书立即受于豫章太守的官职,由于处理政事清静不烦琐,官吏和百姓都感激拥戴他。后来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表,祈求天子下诏华歆,孙权想不遣送,华歆对孙权说:“将军奉天子的命令,刚和曹公友好结交,名分道义尚未牢固,让我能够为将军献上一片心意,难道不是有益处吗?如今徒然截留我,这是供养无用的东西,不是将军的好计策。”孙权很高兴就遣送华歆。宾客、老朋友给他送行的有一千多人,赠送了数百两黄金,发现全不拒收,暗中各自写上记号,到临时离开将各种礼物全部聚齐,对各位宾客说:“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可是接受的礼物太多,考虑到一架车长途跋涉,将全因为怀有贵重的东西而遭受不幸,希望各位宾客为我打算。”大家才各自留下所赠送的礼物,并且钦佩他的德行。
华歆来到曹操的阵营,授予方议郎官职,参与司空府军事谋划,入朝做尚书,调任侍中,代替荀彧任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上表奏请任命华歆做军师。魏国建立后任命为御史大夫,文帝即文位,授予相国官职,封为安乐乡侯。到文帝继位,改令司徒。华歆平素清贫,把俸禄、赏赐的物品拿去赈救,施舍给亲戚和老朋友,家里没有担石的储蓄。公卿大臣曾经一起接受赐给的没收入官府的女子,只有华歆将她们送出去嫁人,皇亲叹息,下诏书说,司徒是国家的精英元老,负责调和阴阳,处理各种事情。如今的大官僚吃的是山珍海味,而司徒却是蔬菜素食十分没有必要,特别赐给皇上的衣服,并为他的妻子、儿子,男男女女都做了衣服。三公府评议:“举荐孝廉以德行为根本,不再用考试经术来限制。”华歆认为,丧乱以来,六经没落废弛,当前的急务是保存、建立六经的研究,来崇尚王道,制定法规。是关系治乱盛衰的事,如今听任孝廉不用考试经术,恐怕学业会从此而废弛。如果有优秀卓越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任用。只担心没有这样的人才,哪里需要担心征召不到呢?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征伐蜀国,皇帝的车队向东出行到许昌。华歆上奏道:“战乱以来已经超过了二十四年,大魏承受天命,陛下以圣哲仁德应当成就像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隆盛时代,弘扬一个时代的太平盛世,继踵三位先王的轨迹。即使有蜀、吴两个敌国凭借险阻苟延残喘。如果圣上的教化一天比一天崇高,远方的人感怀德政,将会用布幅把婴儿兜负在背上而前来归附。武力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所以一般的智者,只是有时采用。我实在希望陛下首先留心治理好国家的措施,把征伐作为日后的事情,况且长途运输粮草对作战不利,越过险阻,深入敌区,不可能取得独立战胜的功绩。听说今年征发劳役严重地损害了农桑业。治理国家的人把人民作为基础,人民把衣食作为根本,假使国内没有饥寒的灾祸,老百姓没有离开乡土的念头,那么就是天下百姓的幸运了。蜀国和吴国的破绽,可以坐下来等待。我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年迈有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像犬马一样效力的生命已快到了尽头,恐怕不能再侍奉皇上了,因此不敢不竭力尽到巨子的心怀,希望陛下考察裁决。”
皇帝答复到:“你深刻的考虑安定国家的计策,我十分赞赏这样做。敌人依仗着险的山川,二位先祖在前代劳苦出征,尚未能铲平,我难道敢自己夸口,声称必定消灭他们吗?各位将领认为不作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敌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烂掉,所以检阅军队已显示军威,来窥测敌人的暇隙。如果天命时运尚未来到,就像周武王那样撤回军队,借鉴从前的经验教训,我恭谨地不会忘记这些鉴戒。”当时秋雨滂沱,下诏命令曹真率领军队回来。
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敬候。华歆一生恪尽中庸,德行高洁,彬彬君子,为官清廉,一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