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唱响禹种不同名优品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马雪平通讯员庞占英

近年来,禹城市立足自身“中国功能糖城”品牌优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位优势、德州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和全国农村土地等三项试点的改革优势,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前提下,抢抓产业洗牌转移重构的历史机遇,提升镇区资源聚集能力,推进三化共进、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强力引擎。

喜迎丰收“禹种不同”名优农产品当主角

9月23日,禹城市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盛大庆祝活动,现场表彰十大“禹种不同”代表产品,充分展示“禹种不同”名优农产品的与众不同,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让更多的禹城农产品走出禹城、走进千家万户。

本次丰收节庆祝活动现场,众多“禹种不同”农产品集中亮相。“保龄宝”“福田”“百龙创园”老少皆宜的功能糖产品、天上龍肉地下驴肉的“天地龍”驴肉、获批为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发酵工艺的“大通手纺”空心面、麦润九州香溢四方的“麦香园”大馒头、专注健康冷鲜羔羊肉的“乐塞肥羊”、有滋有味的“鸿兴源”调味品、喝黄河水长大的“齐禹”黄河大鲤鱼……一个个“禹种不同”名优农产品,展现着禹城市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累累硕果。

“禹种不同”是禹城市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于年正式对外发布。“禹种不同”以“种子、叶子、禹王像”作为品牌标志,寓意“大禹神品、出于息壤”,展现出禹城特有的大禹文化。禹城市农产品选用优良品种,种植方式绿色高效,因此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安全、营养。

“禹种不同”立足百姓需求,发展重量更重质。当前禹城市凭借坚实的农业基础、厚重的产业支撑,已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门类齐全,农业结构调整完善的大好局面。立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四大链条”,综合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全过程医养健康产业,分别是以东君为核心,集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循环经济于一体的“奶链”;以保龄宝、百龙创园为核心,功能糖、特医食品为产品的“糖链”;以禹王公司、鲁樱食品为核心,大豆蛋白、豆沙馅为产品的“大豆链”;以麦香园馒头、五得利面粉为核心的“小麦链”。“四链”齐发力,彼此相辅相成,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收益增值。

科技赋能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禹城市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抓住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增粮于智、增粮于俭”战略实施,克服低温冻害、“倒春寒”、大风冰雹、小麦条锈病等不利因素影响,74万亩夏粮再获丰收,总产、单产双创新高。

藏粮于地,“良种良法”是根本。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全面开展粮食新品种展示推广工作,共展示以济麦22为主小麦品种59个。张庄镇种粮大户王国华流转的亩耕地全部种植了济麦,仅此一项每斤小麦比普通小麦多卖0.2元,而且足不出户抢售一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对全市30余万亩耕地进行深耕作业,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病虫草害明显减少、农作物的倒伏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借助品种展示基地,积极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小麦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藏粮于技,技术指导是关键。在粮食播种之前,印发播种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开展全市农技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围绕减肥减药、播前播后镇压、宽幅精播、减垄增地等技术,拓宽农技员的视野,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据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厚智介绍,他流转的亩耕地今年通过采用“减垄增地”的技术模式,增加耕地亩,并且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增收14.4万元。针对禹城市春季出现的低温寒潮和倒春寒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前发布通知预警,强化技术指导,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今年丰产丰收。夏粮生产期间共技术指导培训共50余次,指导人数人次,发放小麦管理技术明白纸1.5万余份。

增粮于智,强化培训“念真经”。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依托全市50余处示范基地,对种植业者大力推行一喷三防、一防双减、绿色防控、减肥减药以及小麦宽幅精播等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截止到目前,共培训技术指导员0余人、科技示范主体余户、辐射带动10万余户,形成了覆盖全市“县乡村”三级科技支撑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为提高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每年在全市开展“最美农技员”、“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和“禹城粮王”的评选活动,利用农民丰收节进行表彰,并分别颁发-00元不等的奖金。

从一粒小麦到馒头、面条,从一棵玉米到功能糖产品,禹城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正向品牌化、数据化和产业链化的模式发展。“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对玉米的数据化追踪。”在保龄宝,高义国介绍道,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对其指标的检测,可以追溯到原材料的种植情况,反向推动玉米种植管理的标准提升。麦香园则在开发“云上农业”的软件,计划建立粮食产业链的生产、管理、存储、加工、销售追溯体系,已经完成小麦种植阶段的数据化,通过数据大厅屏幕,可查看每一基地的种植状况。邵燕说:“我要做第一个有‘身份证’的馒头。不仅要做出中国最好的馒头,还要把山东大馒头推向世界!”

“三化共进”建设特色产业小镇

“我们研究制定推进乡镇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土地和资金等鼓励措施,重点做好‘产’和‘城’两篇文章,全力发展‘三产交织、产城融合’的特色产业小镇,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全域振兴。”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说。

禹城市建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做好“产”的文章。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精尖项目、龙头企业,各镇工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区核心项目,打造产业集群,瞄准1—2个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配套,与高新区产业互通、功能互补、发展互动,形成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乡镇产业园为配套的全域产业园区体系。目前,已建成镇工业园10处,总规划总面积1.4万亩,投资规模亿元,进驻项目余个。各镇工业园结合发展实际,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

同时,建好农业园区,坚持产业链招商,推广种养加销一体化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投资45亿元,总面积3万亩的伦镇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依托东君乳业投资建设的万头奶牛生态牧场,引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燧禾现代农业产业园、苜蓿种植基地等,同时围绕国道布局,整合周边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法博士蚯蚓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等,实现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奶制品深加工、沼液发电、渣液还田、体验旅游一体的循环产业链。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做好“城”的文章。建好载体,共建共享,宜居宜业,以特色小镇吸引人,以优美环境留住人,以发展红利造福人。高标准编制城乡发展规划,以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初步形成了打造“中心城区—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三级联动发展格局,配齐水、电、暖、气、网等生活设施,以及学校、诊所、商超、活动场所和社区中心等公共服务,有效吸引了群众安居乐业。辛寨镇梁河新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和就近农业、工业园区务工“双收入”实现经济收入增长,社区集体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