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禹城 >> 禹城经济 >> 青未了探访禹王亭

青未了探访禹王亭

探访禹王亭

姜宝兵

大禹治水,千古流传。传当年禹疏九河,曾率众来到现禹城境内,在具丘部落筑土丘察水情,定九河流向。后人把此土丘定名为具丘山。唐天宝元年,此地建县邑,为念大禹功德,定名禹城县,沿袭至公元,撤县设市,更名为禹城市。

据旧志载:“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书之曰:‘禹具何哉?谓禹者治水尝登之,以望水势,而八年于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县号禹城邑。

近日,山东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公布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共19个单位)禹城市禹王亭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春游又去了禹王亭博物馆。去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一下大禹文化的源远流长。

自驾游自禹城市区向西,市区西北四公里“禹王亭博物馆”就坐落在绿树之中。大殿正门,雄伟壮观。进正门,是“禹王亭题记”碑和“功德”碑,左右两侧是“禹王世纪钟”钟楼和“鼓楼”,再往里走,是曾九皋县令亲书碑文的“禹亭记”石刻和“去思碑”。还有名气很大的紫阳遗碣,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亲笔的石碣《耕云钓月》。字大如斗,苍劲有力,潇洒流畅,有极高艺术观赏性。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人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名家。

禹邑故城,四方城门上面都有一方石刻,镌有城门的名称。南门为“禹迹”,是根据城南禹息故城而起的;东门为“祝阿”,是为纪念祝阿县古称的;北门为“都扬”,是纪念祝柯古称的,祝柯在东周时期又叫“督扬”,督扬讹为“都扬”;西门为“鬲津”,是因西门外有鬲津桥而命名的。四方城门名字皆为名家所书,镌刻的榜书遒劲有力,古朴大方。东门石刻“祝阿”,南门石刻“禹迹”,现均存于禹王亭博物馆。

碑后两边为碑廊,碑廊内镶括了当代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的精品,碑廊中间是“享殿”,享殿塑有禹王治水像和九鼎模型(传禹在此定九州铸九鼎)。穿过享殿,是禹王大殿,大殿上方悬挂着清曾九皋县令亲书的“神功千古”匾额,门两边是取自大禹陵清乾隆皇帝撰的楹联。

进大殿,正中是禹王塑像,左右两边是曾协助大禹治水的四位功臣:皋陶、伯益、后稷、启的塑像;大殿墙上配有大禹治水的木刻壁画。正殿两边为东西配殿,东配殿是禹城出土的文物殿室,西配殿为禹城回顾展览。出后门,便是龙山文化古遗址———具丘山,具丘山建有棱形禹王亭。亭后右侧,是打于唐朝年间的神井和有关神井传说的介绍。禹王亭博物馆园区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此乃大禹文化之圣地。

查阅资料得知,清嘉庆《禹城县志》载:“具邱,城西十里,世传禹治水筑此,以望水势。俗曰:十里望。”《禹城县志补叙》载:城西具邱,亦称贝邱,世传大禹治河筑此,以望水邱。康熙五十年知县曾九皋置祭田地54亩;雍正二年改建邱上。

考古证实,此处为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年,在此发现了灰土层,并陆续出土了石铲、石斧、骨针、卜甲、陶纺轮、蛋壳陶片等古人遗留的生产与生活用具。

唐以前,当地百姓为感念大禹为民造福之功德,几经向具丘填土,载树种草,并在丘上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祈禹王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唐朝禹城建县之初,县令尊民意,在城西街建禹王庙,在具丘上修筑砖木结构禹迹亭,供禹王神位,逢立春、重阳,县令与民众祭祀禹王。

自唐至元,曾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次被毁重建。明天启四年,十里望吴姓乡绅,倡乡民在禹迹亭旧址建禹王阁。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募捐善款重建禹王亭,亲题匾额“神功千古”亲撰碑文《禹亭记》(现展于禹王亭内)。后曾离任,百姓感其在禹业绩,亦捐款刻“去思碑”立于禹王亭内(原碑尚存)。

雍正二年,禹王亭再次整修扩建,更加宏伟壮观。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日寇侵华,禹王亭东西配殿被炸毁,主殿前厦被毁拆除。年“文革”初期,在“破四旧”中,禹王亭彻底拆除,仅存杂草丛生荒凉具丘,在年2月,经考古人员考证,在此处为龙山文化遗址,被省政府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禹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海内外人士与当地百姓盼望恢复禹王亭原貌,让大禹精神发扬光大。禹城市政府顺应民意,于年,决定重修禹王殿和禹王亭,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提供文物史料,年禹王亭一期工程完工。

21世纪之初,禹城政府再次整修禹王亭,经整修完善,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禹王亭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公园。这次禹王亭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对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远古时期,大禹率众治水十三载,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以疏代堵,化害为利,终成一代伟业。现代的禹城人民秉承大禹精神,拼搏奋斗,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健康蓬勃发展。禹城,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正在生机勃勃向我们健步走来。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