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相信大家都熟悉这句话,甚至忍不住又读了一遍,它来自我们的中学课本,是《木兰辞》必修章节的第一句话,老人们喜欢给孩子讲花木兰为父亲参军的故事,但是花木兰的结局是什么呢?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女英雄之一,是一位古老的民族女英雄,另外三位女主角是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不过,三人都分别与女婿结婚,只有花木兰找不到她的姓氏、籍贯和结局。据史料记载,花木兰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的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据估计,这首诗写于北魏(-)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可以看出,当“花木兰”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时,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当时的《木兰辞》余字,经过隋唐学者的打磨和修改,逐渐细化,至于她的姓,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有人说她姓朱,也有人说她是木兰。明代徐渭在《四音猿》中说,她姓华木兰,父亲华弧(朱文禄)是预备役军官,姐姐华木莲,弟弟华雄,母亲袁,姓五,这是迄今为止最流行的观点。北魏时期(-),随着战争的扩大,朝廷不得不颁布“家家择人作战”的规定。从《木兰辞》可以看出,木兰没有哥哥,父亲年纪大了,弟弟还是个孩子,朝廷官员来看望重要人物时,木兰毅然选择“替父从军”。直到许多年后,战士们凯旋归来,换上衣服,梳妆打扮的木兰出来,并肩战斗了12年的他们才知道花木兰是个女人。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和一群男人一起吃、住了12年,每天都要洗澡、上厕所的女孩,12年来怎么都不能被发现?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吗?木兰词最初只是一首民歌,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但民歌往往立足于现实,可以为老百姓所接受,见最后一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回来后,皇帝给了她很多奖赏。哪个老百姓敢把皇帝的所作所为编造出来?可是斩首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历史上确有木兰一人。在《木兰辞》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木兰不想在朝廷做官,选择将女儿送回故乡,皇帝也允许她选择,她不仅没有在部队里诈骗作案,还给了她一大笔报酬,可见木兰在当时皇帝眼中有一定的地位。于是后人流传,皇上任命花木兰为妾,让花木兰尽享荣华富贵;有人说,花木兰回国后,年轻时就找到了心爱的男人,嫁给了他们,无论如何,大家都给了花木兰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显示了花木兰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如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被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这似乎代表了人们对木兰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的认同,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徐鹏在年的文章《木兰辞》中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乔军人,有人说她是松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据史料记载,无论是乔军、松州还是商丘,都指禹城县营阔镇周庄村小魏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