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河文化,青年义不容辞社会实践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坚定青年文化自信,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沿黄生态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山东省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馆,开展“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历史悠久功业长,四千余年奉禹王

禹王亭博物馆气势恢弘,古朴典雅,由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具丘遗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组成,是历史上大禹治水的重要遗迹之一,是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大禹精神的重要载体。禹王亭博物馆历史悠久,曾亲身经历过日寇侵华的动荡。她数十年如一日,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妪,庄严肃穆地立于城西,是禹城市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讲解员就禹王亭的名称由来与历史演变展开了详细的介绍。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导三川、疏九河,在禹城境内具氏部落筑土成山,察水情、望水势。据史书记载,该土丘“高十仞,广倍之”,后人遂命名为“具丘山”。此后百姓为感念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功德,在此供奉禹王灵位,并几经向具丘山填土,栽树种草。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募捐善款重建禹迹亭,更名禹王亭,亲题匾额“神功千古”,撰碑文《禹亭记》,后曾离任,百姓感其在禹绩业,亦捐款刻“去思碑”,立于禹王亭内。

图为禹王亭博物馆正门,牌坊式山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

活水滋养华夏人,母亲河铸文化魂

黄河哺育了华夏民族。黄河如巨龙般绵延五千余里,其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和带来的充沛水源养育着中国的半数人口。我国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众多流芳千古的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缔造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勃勃生机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黄河磨砺了华夏民族。黄河见证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中顽强地繁衍生息、拼搏奋斗。历代黄河的治理滋生了丰厚的黄河文化和独特的国家文明,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力量和智慧。乾隆帝就曾有诗云: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人谁能解。大禹与历代治水先贤用智慧与生命谱写出了一部辉煌的黄河文化史。

传承黄河精神,担当时代重任

此次禹王亭之行,我们穿梭于禹王亭博物馆各大殿,驻足于令人肃然起敬的大禹雕塑前,沉浸于铜钟、古碑上文人墨客的手迹中,深深地感动于大禹为民治水、无私奉献的坚定决心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经久不衰的黄河精神。在新时代传递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对凝聚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起文脉传承的重任,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

黄河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日渐强盛的传世之瑰宝。黄河文化蕴含的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团结奋斗与勇于创新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受到四千年前大禹治水精神的鼓舞,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新时代青年要积极学习先人“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黄河精神,主动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民族品格,勇敢拼搏、顽强奋斗,为我们的母亲河与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禹王亭博物馆作为成功举办过“中国首届大禹文化研讨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其他地区古遗址的保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经验与模板。通过此次对禹王亭博物馆的考察,实践队员对黄河文化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队员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挖掘大禹精神时代价值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图为禹王亭博物馆正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