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吨半粮”
□本报记者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聪聪振明尹睿
“今年我种植了多亩小麦,今天刚追了肥、进行了镇压,小麦长势不错。去年亩产多斤,今年也差不了。”2月21日,禹城市莒镇齐集村种植大户齐德安指着田间的机井说,“以前浇地,得用水泵从河沟里抽水,得找人提前安好机械、铺好水带,费劲儿不说,还必须得等到河沟里有水才能浇。现在有了机井,一按开关,黄河水就直接灌到田间地头,省时省力还少花钱。”齐德安算了算账,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比以前省水又省钱,粮田真正变“良田”。
年,禹城市争取1.5亿元资金,完成了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齐德安承包的多亩地全部划入其中,新上的钢混井是项目给农田带来的改变之一。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中心主任郭鹏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建了钢混井,还新建了硬化路、开挖了沟渠、栽了树,大大增强了项目区防洪、除涝和抗旱能力。目前,禹城市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0.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如何管护?郭鹏介绍,在项目规划建设前,便将管护组织或人员落实到位,并让其参与监督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保证项目工程建得好、用得住、长期发挥效益。禹城市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农业项目开发中心督导监管、乡镇驻地落实监管、管护员责任到人的建后管护机制,每条路、每个机井都有人负责。
“咱这高标准农田的管护也装上了智慧大脑。你看这个铝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