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洪水神话是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神话母题,大神话是中国的洪水神话。作为我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流传特别广泛。
大禹神话的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从历史学、文化学、神话学、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各个方向对其展开研究。水是大禹神话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洪水源于对水的集体意识,水与生命密切相关,人们对水的崇拜其实是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从圣贤孔孟、历代君王到文人骚客、坊间邻里,盛传大禹不但是治水的高手更是治德的楷模。大禹的亲民、德政,是与那个时代追求小康社会的民心相匹配的。自禹之子启祭禹开始,历朝历代均有祭祀。唐宋明清几代帝王,均为大禹立庙塑像并封官爵,毫无疑问大禹文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正统所推崇。
一、大禹治水的过程源于不断的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精神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是华夏人文先祖和立国始祖,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尊崇和顶礼膜拜。大禹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神话传说的口口相传、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族群迁徙的文化播迁以及地名文化、民间社火等几种传承路径。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大禹治水传说在中国传说中和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书中有大量相关记载。古人相信大禹实有其人,大禹治水实有其事。一个传说,总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具体的纪念物有关,因此,传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应该成为传说研究的核心问题。
根据鲁北和禹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禹城建置沿革史,考察地方志和古代文献中关于禹城大禹治水传说和相关古迹的记载,指出禹城之得名以及鲁北大禹传说的发生、流传,与鲁北地处洪水频发的九河下游密不可分,禹城得名与其地有禹故城有关,禹故城表明这一地区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传说流传。
禹息意味大禹生息之地,其得名可能跟殛鲧于羽郊、鲧腹生禹的神话有关。禹城之得名和禹城大禹传说的流传,表明地名的获得、地方传说的发生,与一个地方的风土地理密不可分,地名和地方传说中保存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要理解地方传说及其真实性,归根结底要求诸一个地方的风土地理。
二、大禹治水的核心以及它经历的过程
1、考察禹城大禹传说有关的十里望具丘的历史和传说
由于禹息故城之真实所在后来史志中均无明确的记载,因此,最晚到明代,禹城的地方文人和地方长官即根据地方传说,指定禹城以西十里的十里望土丘为大禹治水的遗迹,并命之为具丘,即今禹城禹王亭大禹文化博物馆之所在。
实际上,此丘在明代就已经有禹王台之名,明清时期,在禹城出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相关的文化景观,如禹迹亭、禹王庙、泰禹楼等。民间传说导致了与之相关的文化景观的兴建,而文化景观作为历史记忆的纪念物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传说的传播和传承,强化了历史记忆。
2、了解禹王治水的来历,以及对鲁北地区的人文
禹城所在的鲁北地区,可能正是大禹治水神话的早期发生地和流传地之一。绝非开玩笑,对洪荒之力最有话语权的,当属大禹。从洪荒时代走来,与洪水肆虐博弈。堵不如疏的治水哲理和人定胜天的无畏精神,随着一场场洪水时隐时现。
大雨来了,就来了,雨歇了禹也就歇了。大禹因治水而成名。禹因有治水大德,才称之为大禹。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称:大禹治水之功,九州同享其成,光耀唐虞之际,恩德流传后世。早在西周中期即在诸国成为国君教育臣民的德育教材。
3、在人类发展史中洪水自然灾害确实存在并且由来已久
历史学家要感谢地质学家帮忙,地质学家们认定,我国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的特大自然灾害确实存在。在地球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第四纪冰川和新石器时代,有过两次明显的洪水滔天特大自然灾害。
曾有新闻报道,在黄河故道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掘出几处被洪水淹没的古人居住遗址,甚至发现有洪水来袭时,古人惊恐万状的遗骸。洪水滔天让中华民族很受伤,当然就很难忘。
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联手打造了一个逻辑链条:受当时原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科学认知自然的局限,古人为防止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就翘首以盼有神人来扼制和杜绝水患。于是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就应运而生,且连绵不绝。
三、洪水肆虐的真实存在,并不能坐实大禹治水确有其事
1、大禹独立的地位以及与夏的联系
在上世纪20年代的古史讨论中,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大禹进行了解读,说明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之间毫无交集。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献里,禹才成为夏代第一君主。
在《山海经》记载原始神话的故事里,把、禹说成父子,司马迁对这段被神化的传说古史很是上心,把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作为《史记》的前两篇,其中对大禹多有点赞。但把传说当做信史,司马先生也心存忌惮,因此他在行文中为自己预留了后门。
司马先生曾说他走遍了全国许多地方,但关于上古这段历史,人们的传说既不统一,也不明确。只是《春秋》和《国语》两本书中,才出现了有关五帝的美德和世代传承的关系。他不过是采用了《春秋》和《国语》两本书中关于古时有五帝的传说。前人把古代的神话传说视作真实的古史,顾先生的考辨则把前人视作真实的古史还原为神话传说。
2、大禹治水的美好传说顺应天时
大禹治水在很多文献中均有记载,舜是他的杀父仇人,他却肩负起舜交办的治水使命。传说大禹娶东夷部族涂山氏之女为妻。为早日完成治水大业,大禹新婚仅4天就离家。由于治水工程任务艰巨,大禹在外13年间,多次路经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女生子启,禹过门,闻启呱呱而泣,不入视之。
这一感动华夏子孙的精彩桥段,被历代粉丝们演绎成多种版本的美丽传说。大禹有幸成为高山仰止的楷模,并非以权谋私借治水的水军灌出来的虚名,被置顶舆论场数千年,圈粉无数、历久不衰,那也是时势造英雄。
3、大禹治水体现了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精神,是大禹治水神话的真正意义
其实洪水的有无或大禹是否治洪水,都是不必要的。搁置争议,难得糊涂也许是摆脱纠结的捷径。站在跨越世纪的视角回头张望,我们不难发现,恰恰是人定胜天这四个字,误导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今天我们理解大禹治水的要义,并非人定胜天与洪水较劲。
这种顺应自然规律治水的方法,被孟子一再称颂,认为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即大禹能按水的运行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又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即大禹按照水之本性治水,不以邻为壑,而是以四海为水的最后归宿,故而能大功告成,所以大禹治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其实,华夏从来就不缺思想家和真知灼见,先哲们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说的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妄谈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必然遭受大自然惩罚。
四、结语
大禹治水的成功说到底,是人水各得其所,才有所作为。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应有相互尊重的默契。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任何奢靡的索取都是罪过,对大自然的摧残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说到底,洪水是永恒的,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自然现象。
多尊重大自然对洪水的调适能力,摒弃简单的防堵思维,摒弃人定胜天的误读,才会少一些被大自然恶搞。可以看到,眼下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地方都将建设海绵城市提上日程。加大投入不是为了忙活着疏堵,而是用在恢复顺应自然调控能力上。顺从自然规律,不与洪水叫板。
参考文献:
[1]登封大禹神话传说[M].河南文艺出版社,常松木,
[2]史记[M].商务印书馆,王晓红,
[3]后汉书[M].团结出版社,(宋)范晔著,
[4]中国神话通论[M].巴蜀书社,袁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