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禹城谭庄,一个迷糊村的传奇故事

力克宁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www.leirenbang.com/zx/2022/1112/237590.html

王河北

在我的老家王家坊西南方向二里地,有一个不起眼的“袖珍”小村庄。之所以称其为“袖珍”,是因为它面积太小,人口太少。村里总共不超过四十户人家,百十口人。可以说它是辛寨镇最小的村庄之一,这个村就叫谭庄。

谭庄东北紧靠李庄村(原村名为椅子匠村),东南与安庄接壤。明永乐年间(公元-年),谭信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并命村名为谭庄。近代以后,王氏由老王寨迁入,李氏由魏寨子迁入,村名一致未改。另相传:清初,谭信由洪洞县迁来建村定名为谭庄。

谭庄村谭姓的由来

据有关史料记载,谭姓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塞的办法,结果失败了。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便有了身孕,遂生下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年)吞并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至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以后分布更广。明朝永乐年间(公元-年)谭姓家族的其中一支谭信携妻子,用一条扁担一头挂上一只抬筐,把两个年幼的儿子放进筐里,用肩挑着,历尽千难万险,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建立谭庄村。

当时,因“靖难之役”没过多久,这里是满地狼藉,杂草丛生,到处还是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此情此景,谭信夫妇没有气馁。他(她)们简单地搭了一间草棚,有了暂时栖身之地,把两个儿子安顿好,遂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整理荒芜土地上,种上庄稼。“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当年他们就获得了不菲收成。

邂逅名人后义结金兰缘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转眼到了明朝景泰年间(年-年)。谭信去世后,他的孙子辈出了一位杰出人物谭武。据传这位谭武足智多谋,身强力壮,能文能武,他带领谭氏家族成员,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将谭氏家族发扬光大,人口越来越多,占有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为谭庄村的今天奠定了基础。

说起谭庄村,还真与众不同。一般村庄修房盖屋,正房撂地基都是准坐北朝南的方向,中午12点正晌午。而谭庄村却别出心裁,撂地基“斜”着来,正房都是面朝东南,背对西北方向,一般上午十点半就正晌午。房屋设计参差不齐,显得杂乱无章。村里也没正道,都是些弯弯曲曲不规则的小路。整个村子呈“口小肚子大”的葫芦形状,只有村西南一个出口。“进口即是出口,出口即是进口。”孰不知,这种造型正是谭庄村人谭武根据名人指点,利用太极八卦,天干地支的有关原理和知识设计的“迷糊村”。

历史上,谭庄村所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地势较为平坦,又夹在几个大村之间,交通相对闭塞,这里曾经是古战场。那年月社会不安定,土匪盗贼横起,入村入室抢劫事件时有发生。相对来说,谭庄村的村居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这一关系到谭庄人生死存亡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谭氏族人谭武身上。

听谭庄村的老人们讲,谭武从小就聪明伶俐,胸怀大志,酷爱武术,跟当地一名武师学习拳棒,功夫大有长进,他特别崇拜明朝开国元帅徐达。也渴望有朝一日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好为国效力。由于国家趋于稳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谭武的远大抱负一直未能实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也就没了这份心思。每天教孩子练武不间断,只为强身健体,除此之外,谭武还跟老师学了些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的学问,在老家也赢得了“赛徐达”的美誉。一次偶然机会,徐达的孙子徐荣要回南京祭祖,误走到谭庄。由于连日冒着酷暑赶路,身染中暑之症,昏倒到谭武门前。谭武一家,伸出援助之手,将徐荣抬进东厢房,并找了当地的好郎中进行调治。没几天功夫,徐荣大病痊愈,徐荣为感激谭武一家救命之恩,就把自己的身世以及镇守边关请假回南京祭祖的事情简单诉说了一番。谭武一家大惊,原来所救之人正是自己崇拜的徐达之后,更加肃然起敬。细观徐荣,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浑身透着英雄气概。全家人真是喜出望外,谭员外连忙安排酒席款待,谭氏家族的几个兄弟爷们儿都作陪,谭武也在其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谭员外便将自己的儿子谭武叫到面前,说:“孩子,快给徐将军磕头。他可是你崇拜的徐元帅后人啊!按年龄说你应该叫他一声大哥!”。谭武连忙走到徐荣面前,撩衣跪下,嘴里激动地喊着:“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徐荣起身,把谭武扶起来:“小弟快起来,客气了,给你全家添麻烦了。”徐荣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气宇轩昂,仪表不俗,是个练家,甚是喜欢。两个人各自归座,越说越投机,继续畅饮。整个酒席上他们俨然变成了主角,谭员外一看,也是面露喜色,捋着山羊胡,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何不攀个大?让他俩拜个把子,日后朝里也好多个靠山。就这么办!谭员外站起身,对着徐荣说“徐将军,老朽有个请求,不知能否答应?”“老人家,有话不妨直说!”“我可高攀了,我想让武儿和你结为金兰,你可愿意?”“老人家哪里话?鄙人求之不得。”谭员外激动不已,谭武和徐荣更是高兴。谭员外遂吩咐设立香案,两个人对天盟誓,冲北磕头,结为异姓兄弟。谭员外重新摆酒,以示庆贺。此后两个人形影不离,更是无话不谈。时则同榻,时则习武,徐荣又传授谭武武艺以及武学韬略,看到谭庄的这个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徐荣不无担忧,微微皱了皱眉头,对谭武说:“小弟,你这个村儿人口少面积小,在地利上不占优势,一旦外人入侵,也没有屏障。你可按照我说的摆个八卦迷糊阵,此举可确保村庄安全无忧!”徐荣面授计议,谭武如梦方醒,心想:自己天天忧虑的事情竟然被大哥一语给道破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谭武感恩万分,再次下跪磕头。短短数日,在徐荣的教诲下,谭武的功夫又大有进步。因为祭祖日期,眼看着临近,徐荣不能再耽搁,便给谭家老小告辞,谭武一家又摆了一桌饯别宴。徐荣告辞还乡,谭武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两个人撒泪而别。

初建“迷糊”村,惩治“鬼难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谭武和徐荣分别后,回到家,先和父亲商量,后又召集谭庄谭氏族人开会。会上,遵照徐荣的殷殷教诲,谭武向大家仔细分析了谭庄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那些安全弊端和隐患。为保护本村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防备土匪盗贼侵入,谭武呼吁大家,舍小家,顾大家,精诚团结,按照事先徐荣和谭武绘制的“八卦迷糊阵”图纸,拟对全村的房屋进行重新布局返修调整。由于处以公心,大家听从召唤,积极响应。全村几十户人闻风而动,统一行动。住屋、街道、胡同、寨墙、寨门等,都按照图纸要求精心设计和施工。“人心齐,泰山移”,不出三个月时间,便圆满完成施工,再看整个村子,真像是铜墙铁壁一般。村子呈葫芦状,出进一个口,从村子的出口进去,再从出口回去。生人进村的感觉就是邪乎,根本变不清方向,加之村子里布置了机关埋伏,如果不熟悉路况和情况,根本就独自走不出村来。开始阶段,就是本村的人,出出进进也得迷迷糊糊转上半天。村子真成了名副其实的迷糊村。难怪人们给谭庄村送了个雅称“迷糊谭庄”。

西乡有个盗贼头子,为人目无法纪,心狠手辣。他仰仗自己体型健壮,有点儿功夫,横行乡里,明目张胆,为非作歹,人送诨号为“鬼难拿”。这个家伙时常纠集一伙泼皮无赖,入室抢劫,偷鸡摸狗,惹是生非。当时社会黑暗,官府腐败透顶,拿他们也真没有办法。“鬼难拿”一伙所到之处,犹如风卷残云,轻则财产被洗劫一空,重则还会伤害几条人命,且从来几乎没失过手!不过此后的谭庄一战,“鬼难拿”算时倒霉透顶,几乎丧了性命。

一天,听说谭庄村民干买卖有点儿积蓄,“鬼难拿”就动起了歪心思。他提前派人下书,硬是给村里索要银子三百两,并限期三天送到指定地点。说如果不答应,就别怪不客气,到时可要血洗谭庄。当时谭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害怕,谭武则不然。他心想:自己一身武功,又有刚修的“八卦迷魂阵”建筑,怕者何来?更别说自己浑身是胆,这一次正好检验检验自己学到的一身真功夫!他给大家壮胆儿鼓气,说:“大家不要怕!兵来将挡,水来土吞,量他“鬼难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听我指挥,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坚守阵地,我保证叫他有来无回!钱我们是一分也不会给他的!”谭武的一番话就像给众人打了鸡血,大家群情激奋,振臂高呼,发誓一定要生擒“鬼难拿”。谭武见激将法奏效,遂立即着手组织并调动人马。大家按照谭武的计谋布下口袋阵,手拿刀枪器械,占据有利地形,分兵把守。只等盗贼来袭,随时准备瓮中捉鳖,关门打狗。

这天夜里,月朗星稀,清风习习,直刮的树叶子沙沙作响。一伙盗贼十数人,骑着高头大马风驰电掣,来到谭庄庄前。庄门大开,“鬼难拿”一伙仗着人高马大,也没多想,骑着马东瞅瞅,西看看径直进了村。贼人前脚刚进了村,大门就”吱扭扭“被村民给关闭了。由于地形不熟悉,贼人光在村里打转转,就是找不着人。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一会,一个个就累得筋疲力尽,像泄了气的皮球。正在疑惑间,迎面碰上了一群不速之客。“鬼难拿”声嘶力竭一嗓子,得知马前站立的正是谭庄村的领头人谭武,遂气不打一处来,恼羞成怒,马上一个断魂枪,冲着谭武捅过来。只见谭武略施轻功术往旁边一侧身,身轻似燕,快如狸猫,躲过枪尖,顺手抓住了“鬼难拿”的枪杆,双手一较劲,将枪杆夺在自己手中。说实迟,那时快,没等“鬼难拿”反应过来,接着反手一招“后羿射日”对着“鬼难拿”就是狠狠的一枪,正中“鬼难拿”软肋。只听“鬼难拿”惨叫一声立马跌落马下,昏死过去。“擒贼先擒王”众贼一见头领落马,慌不择路,四处奔逃,企图突围,早被防守的村民堵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搏斗,众贼被杀的是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谭武见贼头身负重伤,贼人也全部被俘虏,此战大获全胜,“杀人不过头点地”教训教训也就是了。谭武最后作出决定,打开

寨门放一干贼人离开。众贼听后好像遇到皇帝大赦天下一般,寨门前跪倒一片,一个个痛苦流涕,像古代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个个磕头谢恩,表示痛改前非,以后再也不敢到谭庄胡闹了!表完决心,众贼拖着半死不活的“鬼难拿”狼狈而逃。这正是:“作恶多端必自毙,善恶有报是天理!”。

卖锅饼进谭庄转迷糊

上世纪六十年代,辛寨镇老寨子村有个村民叫秦在岭,家里靠打锅饼的生意维持生活,一家人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打锅饼,然后赶集上店,走街串巷再去卖锅饼。有一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秦在岭夫妇就开始和面、生火、打烧饼。吃过早饭,秦在岭将锅饼装上小平车推着去下乡叫卖。先是转到安庄村,卖了十几斤。接着又推着车子到了谭庄村。这也是秦在岭生平第一次到谭庄。“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了一跳”。感觉太邪乎了!转悠半天,不知道东南西北,只知道进村时,村口拴着一头小花牛,进了村子左转右转,好像进了迷宫,脑子一时犯了迷糊,转来转去,老是看到一头小花牛不同的地方拴着。竟然一时让人辨不清方向,也转不出来。难道是自己记错了?这个村到底有几头小花牛?明明看到小花牛就在村口,怎么又出现在这么多的地方哪!是不是出现了幻觉!是不是这头小花牛和自己故意捉迷藏?秦在岭胡思乱想,急得出了一身白毛汗。又转悠半天,总算碰到一个好心的村民指点迷津,才找到村口,又看到那头拴在村口的小花牛。

秦在岭如释重负,坐在路旁直喘粗气,心里不住地哀叹道:“这事给弄的。瞎转悠半天,也没卖上一个锅饼。不耽误事吗?以后可不能再上这个村里来了,真是太邪乎了!”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谭庄村的房屋早已由多少代的土坯房变成现在宽敞高大明亮的砖瓦房。但是,盖房撂地基这件大事,村民们仍然自觉依照祖先确定的方位撂,自古至今从无更改。因为他们坚信,谭氏祖先的聪明才智,只会给谭庄村的兄弟爷们儿带来好运。这正是“不识谭庄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庄中。”

作者简介: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唱歌、喜欢村志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等报刊,《鲁北文学》《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德州》等杂志。刚刚出版发行新书《苇河心语》。

欢迎下载“齐鲁壹点”app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