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鲁连线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二期报道,“三个十大”看德州,包括:“十大创新”看德州、“十强产业”看德州、“十大扩需求”看德州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点评、视频报道、数据图示等。

“十大创新”看德州

01:11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德州——

建设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大众日报记者张双双贺莹莹张海峰

为何来德州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可以专心研究土壤修复技术。办公地点免房租,各类审批有专人服务,博士生每月享受市县两级补贴元,本科生每月有元的生活补贴,公司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刘骁勇年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毕业后,在齐河县创建了山东碧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实施了多个国家、省污染土壤修复示范项目,他也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德州作为山东“北大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交汇叠加,带来发展新机遇。对接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德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被分别写进了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和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

初秋时节,位于天衢新区的德州人才创新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新希望六和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圳人才集团等近20家科研机构已签署进驻协议。“项目集公共研发、人才服务、专家公寓、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集聚吸引青年人才又一阵地。”德州市科技局局长井为民说。今年1月,德州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搭建、科创人才引育等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德州将科技政策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联动配套,着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德州形成了以功能糖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多元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大,产学研合作平台广阔。”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宁从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带领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白糖—玉米淀粉糖—功能糖”三代糖高效联产的全糖产业链。“这里的良好发展前景,增强了公司的吸引力。公司在年招收本硕毕业生26人,到现在已有高学历人才近60人。”她说。

德州是全国产粮大市,乡村振兴的广袤舞台正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到来。7月27日,德州市粮王大赛首季(小麦)表彰仪式在平原县举行,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90后”硕士农场主何石宝获一等奖。如今,他正与公司引进的20多位高学历“农场主”一起,与当地种植大户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建起16个种养循环生态农场,串起了一条资源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当前,万余名高层次高学历的“新农人”活跃在德州田间地头,从事粮食生产和深加工、智慧大棚种植、农产品电商直播以及食品领域研发等工作,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率先突破。

住房、就医等民生保障是否完善,是人才能否“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今年1月,医院医院正式全面托管,德州借势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这不仅能减少当地群众就医‘北上南下’的不便,更对德州在人才、产业和资源等各方面‘北接南融’,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德州市卫健委主任常树风说。

德州还深化人才安居工程,年度全市计划新建人才公寓套、42.8万平方米;去年以来,全市共为各类人才发放购房补贴万元,共办理“人才贷”业务59笔,目前贷款余额1.73亿元。实施“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青鸟计划”十百千万工程,常态化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学子。

人才的涌入正在反哺城市,让德州更具创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德州技术合同成交额40.69亿元,同比增长%;交易额1.45亿元,同比增长%。备案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万元,引进转化科技成果41项。截至目前,德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

德州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多措并举兜底线惠民生

以创新之力聚发展之势

□大众日报记者张双双贺莹莹张海峰

“十大创新”一脉相承,是一个彼此关联、互相支撑、各方影响的整体。德州加强顶层设计,扎实贯彻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一批力度大、创新强、举措实的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

德州围绕“十大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推进机制,建立考核评价办法,确保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取得实效。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以新思路新举措兜底线惠民生。

引人才“活水”,聚创新动力

8月9日,夏津县的山东朝阳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钢材经过锻造、车削、热处理、磨加工、超精加工等40多道工序,变成一个个闪亮的轴承。“同类锥形产品的接触角度一般在28°左右,我们能将接触角度提升至35°左右,且实现了稳定量产。”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李畅介绍,朝阳轴承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进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四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建新等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近两年,两位“邓教授”与公司合作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在“轴承表面创成设计方法与软件化技术”“轴承滚道表面完整性的可控磨削方法”两项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相关技术的突破,让轴承质量更稳定、噪音更低,增加了5倍的额定寿命。”公司行政事业部部长高占群说。

“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德州求才若渴,不惜拿出“真金白银”,聚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打造“引”与“育”的人才港湾。

5月13日,德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德州拿出万元重奖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并对12名突出贡献人才进行表彰。5月27日,“‘德’有你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上,40名人才代表现场领取安家补贴、薪酬补助万元。德州还将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至2亿元,保障相关政策有效落地,今年以来市本级落实人才奖补资金近万元。

德州从全局视角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筹划,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春华介绍,德州出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人才政策“黄金30条”及升级版,打造以聚才“十策”为核心的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布局。“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前不久,在武城县的山东龙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场关于人防工程材料工艺问题的视频会议正在进行。视频那头,是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专家刘锦春。两年前,龙祥新材料在青岛科技大学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开启“青岛研究+武城制造”的“飞地”模式。双方共同研制出的纤维增强的功能性聚氨酯脲弹性体材料,大大提高了人防设备产品的防护、防爆、减震、降噪、阻燃等性能,该项目还被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以前我们生产的人防门年销售额在万元左右,技术升级后,年销售额实现1亿—1.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冯国玉说。

德州坚持“引凤来栖”与“固巢留凤”并举,投资余万元启动建设“驻外人才飞地”,吸纳尖端技术、使用高端人才,打造“市内注册、市外孵化、成果回归、互利共赢”等合作新模式;建立覆盖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群体的人数据库,深入实施“优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发布博士、硕士招聘岗位个。深入开展“名校直通车”“百企校园行”等大学生招聘活动,截至目前,新引进大学生余人。

优营商软环境,促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宜瑞安是一家跨国公司,在平原县总投资10亿元的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已经正式投产。该项目拥有36项世界一流生产工艺,是疫情期间德州市引进的最大规模的外资项目。“相较于内资项目,宜瑞安落地环节更加繁琐。与全球40多个分公司相比,平原项目在审批和开工投产两个阶段节省工期50%以上,现已成为宜瑞安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经理富一林介绍。

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德州逐项分析,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逐项改进,不断抬高标杆。在今年的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现场将项优化营商环境任务,交办给19个牵头部门。

7月12日,在德城区的德州三发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车间,30多名工人正忙碌着。“员工增加了,效益更好了,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也都享受到了。”公司经理张玉龙说,公司是“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的受益者。

半年前,张玉龙还是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又无法参与招投标,经营一度陷入困境。近期,张玉龙通过“个转企”,申办了公司营业执照,又从银行贷款50万元,申请了商标,相关部门还帮助联系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的技术问题。

今年4月,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联合市科技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5个部门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打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痛点堵点,助力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当好大项目和规上企业“店小二”,也做好中小微企业以及小商户“服务员”。德州陆续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不用去市里,在镇上很快就办完了公司设立、立项两项业务,节省了不少时间。”7月6日,乐陵市铁营镇味之聚有限公司王经理在乐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铁营分局办完了相关业务。

今年,德州探索开展“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选取10个中心镇试点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采取机构、人员、窗口向中心镇延伸下沉的形式,将项行政许可事项、9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至中心镇办理,涉及商事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

德州在全省率先推出无缝续贷业务,制定“无缝续贷企业白名单”,银行机构提前1个月主动与中小微企业对接续贷事项,确保符合条件的“应续尽续、应贷尽贷”。目前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办理续贷业务笔,金额.12亿元。搭建综合性“政策通”平台,实现惠企惠民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现已收录国家、省、市、县四级出台的个文件、项政策。30家企业兑现市工信局企业智慧赋能奖励资金、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工作资助奖励资金共计万元;2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获取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资金奖励等4类奖补资金万元。

解急难愁盼,增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7月23日上午,在陵城区丁庄镇仙人湖景区,63岁的张书生正在清扫卫生。今年4月份,他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公示公开等环节,当上了“环境维护员”。今年以来,德州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7万个,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到年末,全市计划开发公益岗位2.53万个,市级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德州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集成改革,围绕公益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保险信贷、基层就业服务体系等课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德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刘荣青认为,集成改革不仅关乎民生就业,也是优化劳动力要素分配的良方。

“很久前就想缴存公积金,但条件不符合。”今年26岁的王琳琳是一位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之前频繁更换工作,一直没有缴存住房公积金。6月10日,德州市率先在全省推出《德州市新市民群体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将“新市民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新市民群体”建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自主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管理办法》的出台,让王琳琳的买房计划提上日程,她打算缴存一段时间的住房公积金后,就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截至7月15日,已有位新市民申请建立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

7月6日晚,第五十一期大型融媒电视直播问政节目《问政德州》进行直播。如何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文体休闲设施如何才能满足群众需求?物业管理如何才能更到位?从当天起,该节目将围绕“年18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进行专题问政。

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德州市县两级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定期公开接访并接听市民热线,在全市打造严明型、求真型、专精型、务实型、高效型“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在重点行业、重点部门设立“群众工作科”“群众工作专岗”,各县(市、区)重点部门单位设立“群众工作股”或明确专人专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我家孩子已经转学半年多了,但是学籍一直没办理好,该怎么办理?”日前,庆云县教体局群众工作股工作人员刘爽接到渤海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的电话,她当即与基础教育科进行对接。原来该学生因父母来庆云经商,转入渤海小学,但未在学籍平台提交转学申请,所以学籍一直未转入。刘爽将学籍办理程序对李女士做了详细说明,建议她联系原就读学校尽快提交转学申请。仅用4天,孩子学籍就办好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德州多方面发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创新开展农民工免费上大学试点,今年计划招生名;推进“十强镇”返乡创业园建设,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研发场地;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和偏远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提升工程,在10个中心镇开展小规模学校集并试点;深化提升社会大救助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和即时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短评

创新引领,抓出“六个度”

□大众日报记者张双双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德州抢机遇、塑优势,培产业、壮实力,扎实贯彻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

今年年初,德州明确以“十大创新”为引领,抓出“六个度”:抓出经济运行“快速度”,抓出项目建设“大力度”,抓出营商环境“新高度”,抓出民生改善“满意度”,抓出安全发展“坚韧度”,抓出作风建设“感知度”。

紧接着,德州多措并举破除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人才不够、创新文化不足等瓶颈,拿出“真金白银”,扫除发展道路上的“荆棘”,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德州以奋斗的姿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注重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优质产业生态,用一系列硬核举措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激发市场活力,努力让企业成为活跃的创新主体。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德州围绕企业需求和群众期盼,主动对标对表,创新工作举措,确定了相关“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一把手”亲自上阵、统筹推进,做优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打造严明型、求真型、专精型、务实型、高效型“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各级党员干部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工作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上半年,德州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谋发展,“六个度”得以初步实现,交出一份优秀的“半年考”答卷。

“十强产业”看德州

01:21

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深入实施链长制,德州——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翼齐飞”

□大众日报记者贺莹莹张双双张海峰

在德州天衢新区,山东省重大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拔地而起。8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厂区地基部分已经基本完工。项目相关负责人肖清华说,该项目一期万片生产线预计明年底投产,将有效改变我国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过于依赖进口的局面。

集成电路产业是德州集中精力打造的新兴产业,拥有有研、威讯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成功培育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逐步探索出集成电路特色集聚化发展格局。去年,德州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生产制造以及服务企业进驻德州,产生规模效应和化学反应。

对表对标走在前,聚心聚力争一流。德州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今年,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抓重点抓关键,德州将原本的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融通为主线,重点产业链条实行“十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抓大培强、抓创新型企业培育、抓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强企方阵,推动梯次登攀,稳住工业经济“压舱石”。

8月1日,在位于禹城市的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的蛋白加工车间内,各工序的生产运行数据、设备运行指标以及能源应用数据显示在车间数据可视化大屏上,工作人员根据实时数据在控制系统中及时调整各项参数。“企业自主建设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在生产、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应用,使得质量稳定率提升了15%,设备故障率降低20%,能耗利用率提升5%以上,管理效率提升25%。”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经理刘希伟说。一个月前,全国45家业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齐聚禹王集团,成立国家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聚焦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的瓶颈问题,深耕大豆全产业链,引领中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三个项目是华鲁恒升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板块的延伸拓展项目,均采用行业先进技术,能耗和成本低,投产后各种产品可以联产联动,巩固其在锂电化学品行业的竞争优势,(下转第四版)同时对于我省打造聚酰胺—尼龙新材料—纺织和工程材料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8月10日,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厂区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繁忙的桩基、土建施工场面。该公司副总经理高景宏介绍,今年新启动的高端溶剂项目、尼龙66高端新材料、年产30万吨二元酸等项目正相继启动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将再投入亿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进行工艺装备升级。

作为传统主导产业,德州高端化工产业链现有化工生产企业家,产品包括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农化产品、医药中间体四个大类,去年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约.56亿元。“实行产业链长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台思维的运作方式,资源整合,发挥各方所长,瞄准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抢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积极打造北方高端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高端化工产业链链长苑衍刚介绍。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德州市生产总值为.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工业动能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

德州精准布局11条关键产业链,塑造现代产业体系

厚植优势,培育后发赶超强劲动能

□大众日报记者贺莹莹张双双张海峰

德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强市的最优选项,对标省“十强”产业,精准布局11条关键产业链,挺进制造业主战场,挺起制造业脊梁;抢占区域竞争新赛道,厚植优势塑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后发赶超的强劲动能。

今年上半年,德州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9.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5%,占全部投资比重50.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

北接南融,化战略机遇为产业机遇

今年年初,山东德宜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1.5万吨聚偏氟乙烯项目,项目投资6.8亿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高纯度半导体等高端领域。“我们拿到不动产权证的当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临邑县相关部门还帮着协调解决了2.2万吨标准煤能耗问题。”项目负责人许太治说,得益于新项目快速建设,德宜新材料拟进一步投资5亿元建设PTFE膜项目。

三年多以前,德宜新材料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量科研成果需转化落地的机遇,引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控股,充分依托其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组建研发中心深耕乳液聚合工艺领域。7月份,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

7月8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办公区,孙健博士正在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做实验。“现在,我不仅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个产业项目负责人,需要经常济南、德州两地奔波,还要在两种身份之间不停切换。”孙健说。

6月23日,德州市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启动,双方将共建德州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鲁西北第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德州市相关产业技术应用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引育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项目。“目前,我们已收到了新区60余家企业发来的技术人才需求清单,涉及生物制药、高端设备等多个产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德州研究院负责人舒明雷介绍。

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在德州交会叠加。德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措施,向北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链条重构,“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态势正在形成;向南积极融入对接省会济南,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6月6日是个普通的周一。这一周,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德州北接南融的速度和效率。6月6日,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在德州揭牌,这是省政府批复的首个省级研究院,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6月7日,山东大学与德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山东大学人才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6月7日—8日,先后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动,集中签约61个合作项目、总投资.3亿元;6月10日,山东省建筑业暖通空调安装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会在德州举办,德州多家暖通空调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德州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多个,催生和聚集一大批配套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过亿元京津冀项目82个、到位资金45.17亿元;与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新增36家、累计达到家,转化京津科技成果22项、占全市总量44%。

老树新枝,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在淀粉糖的制作过程中,很多废气余热可以收集再利用。我们通过多年技术创新,发明了一种废气及太阳能蒸汽综合利用装置,去年实现了太阳能蒸汽分离应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糖厂厂长高义国说,与技术改造前的生产水平相比,现在年可节约蒸汽10万吨,相当于节省1吨标准煤,年增加效益约万元。

禹城市用好资本、强强联合、创新赋能、优化环境抓技改,坚持让技改为企业赋能、为产业赋能、为发展赋能。截至目前,禹城已实施德州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项,平均单体投资4.5亿元,累计实施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个。

7月初,“老字号”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沪市主板上市,募资约7.58亿元。公司总经理崔宸表示,募资将用于德州扒鸡(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项目、速冻扒鸡生产线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做强德州扒鸡品牌。

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秀岭介绍,今年以来,德州大幅提高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标准,设立上市培育促进基金,并实行分阶段奖补,降低企业负担。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存在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现象,我们要帮他们破除技改路上的‘拦路虎’。”德州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今年5月,德州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近五年来,德州滚动实施的“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个,完成投资1亿元。

传统产业的“浴火重生”,完成了动能转换过程的“破旧立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则为德州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在宁津县京深数谷产业园,腾讯云工业互联网、全国健身器材产业大数据、健身器材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四大平台”已建成,宁津优势产业链正加速迭代升级。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导入腾讯生态资源后,构架起企业的“私有云”,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60%、运营成本50%,提高生产效率50%。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依托腾讯云建设的“ERP+MES”系统项目,企业原材料库存可降低5%,产品定型计算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0分钟,生产经营成本降低10%。

为解决企业上云存在的“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等问题,德州实施“云服务券”奖补,对企业上云项目资金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通过举办上云推介会、政策宣讲会,对企业上云的政策、“云服务券”发放方式等进行详细解读。

“着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倍增,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德州正向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加快迈进。”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爱云说。

延链强链,营造最优“生态圈”

为营造集成电路产业最优“生态圈”,德州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链”,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产业链“链长”,专班盯靠、专人帮包,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设立产业基金,编制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在项目建设、设备、信贷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整机项目建成之后,从贴片到组装会形成一道完整的工序,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预计年,整个产业园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晓利介绍。

英望科技主要从事手机和数码配件的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在全球设有2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正是看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英望科技在年5月落户德州,当年9月即实现量产。年又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德州,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最近,企业又追加投资5亿元,在德州上马整机生产项目。

距离英望科技不远的是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企业首个车间已投产试运行。“我们从产品设计到模具精密制造,都可以跟英望匹配,成为一个上下游的供应链。”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海文说。以英望科技为龙头,德州瞄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延链招引了华杰盈科、众铭安科技、钛康光电、恒芯电子等上下游配套厂商,越来越多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驻,德州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今年入选了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墙之隔的两家企业之间开了门,车身通过电动场地车就可以运送,省去了运输费、材料费、拆箱费,一台车成本可节约元。”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总经理盛明军说。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是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一度面临全铝车身配套供应商少且距离远、运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我们围绕新能源汽车图谱清单进行梳理,瞄准影响成本最高的零部件进行延链招商,引进了山东必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配套建到了大门口。目前我们还在规划建设新能源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齐河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合党委书记、齐河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部部长杨彬说。

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去年以来德州市在“链长制”基础上,聚焦关键产业链,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实施“红链赋能”工程。目前德州已组建市、县两级49个产业链联合党组织,带动产业上下游超家企业参与。

今年5月份,德州发布《关于促进产才融合的若干措施》,围绕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合一”,出台17条政策措施,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匹配度。“深入推进‘红链赋能’工程,走出多链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党组织建在链上、人才聚在链上、示范岗设在链上。”德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陈廷国表示。

短评

融入大势发挥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贺莹莹

德州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工业,但发展的潜力和出路也在工业。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在德州交会叠加,蕴藏着巨大潜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德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确定11条关键产业链,做大做强七大主导产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招商引资突破、营商环境护航、要素保障助力、强企攀登、工业技改赋能等一系列行动。

融入大势,才能把德州发展优势充分发掘出来、激发出来、展示出来,真正让优势成为胜势。德州努力做好“聚”字文章,聚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由量变到质变的势能正在加速聚集。

德州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抓重点、攻难点,打造最优产业发展生态。老树发新枝,“老字号”迈向产业新蓝,生物、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新赛道,培育壮大新产业,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产业“链主”招大引强、延伸上下游,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德州正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奋力蹚出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之路。

“十大扩需求”看德州

01:31

充分发挥投资对扩需求牵引作用,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德州——

挂图作战,投资发力项目提速

□大众日报记者张海峰贺莹莹张双双

8月1日22时,德州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公室内,灯火通明,电话声不时响起。“你们看,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施工图设计,跟有关服务保障专班单位沟通了,本月并联推进施工图图审、招标控制价编制及复核、发布招标公告,9月就可以进场施工……”说这话的是推进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国明,他正和同事一起,逐项对接审核下半年重点项目“两张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挂图作战,一张是作战进度图,反映的是重点项目整体进展情况,一张是作战保障图,反映的是对项目推进关键节点的审批、服务、保障情况。这两张图是任务书是责任状,用图管项目、抓项目、推项目。”马国明介绍,德州市级挂图作战重点项目涉及40多个项目多个事项,需要联系督促11个作战指挥部,协调督导12个服务保障专班中20余家单位和主城区保障任务落实情况,统筹做好项目推进的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的匹配协同。

扩需求,就要充分发挥投资的牵引作用,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必须挑大梁。从去年8月开始,德州围绕突出主城区首位度补齐欠账,确定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今年3月,德州市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构建“1个总指挥部+1个推进保障办公室+11个作战指挥部+12个服务保障专班”的重点项目推进体系。

无论是短期对冲稳大盘,还是长远谋划促发展,项目建设的要义都是又好又快。以战时状态抓项目,手续办理由串联到并联,项目推进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出击,正是挂图作战的优势所在。8月5日,在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现场,30余部塔吊忙碌运转,多名工人各司其职。“在建22个单体36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完成将近一半,计划11月份主体完工,年6月份投入使用。”该项目办公室主任吕鹏飞说,指挥部派出工作人员一对一跟进服务,帮助项目跑手续、解难题,从征地到供地,三个多月完成全部手续,拿地即开工,一个月完成三通一平,学生公寓4个月便完成主体封顶,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纳入挂图作战整体工程进度比日常施工快了近半年时间。

在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上,市自然资源局对土地报批件实行“即来即办、件不过夜”,市水利局对项目水资源论证实现当日受理、当日评审、当日出具评审意见,项目仅用11天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用地手续审批比原计划提前30多天。

记者翻看对照纳入挂图作战项目的任务书、开竣工清单、问题清单发现:城区水系连通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资9.3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5%;衡德艺术高中、G京岚线宁津路家至临邑林子镇段大修工程等项目多次提前完成月度任务目标;大运河保护利用生态廊道建设、文化科技中心、体育公园等22个项目提前开工……

“实现重点项目统一指挥、分线推进、全力攻坚、各个突破,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德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推进保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柳红卫介绍,目前,纳入挂图作战重点项目46个,已开工35个,累计完成投资84.31亿元。“百日攻坚”刚刚结束,7月18日,德州市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百日竞赛”接续开展,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项目投资再提高。

以挂图作战为抓手,德州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主阵地,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今年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计划全年投资.3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棚改建设项目新开工套,开工率73.9%;基本建成套,任务完成率.4%;完成投资79.76亿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

德州以有效供给赋能消费升级,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助企纾困稳外贸

提升软环境夯实硬支撑

□大众日报记者张海峰贺莹莹张双双

今年以来,德州市积极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及时有效开展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外贸固稳提质行动,提升软环境,夯实硬支撑。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创新增加有效供给;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推动电商发展提质增效;连续出台三批助企发展政策清单,帮助企业抢抓机遇稳固海外市场,德城区和齐河县分别入围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现代流通强县。

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9.4%,汽车消费增长14.6%,家电消费增长.1%。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1亿元,增长21%;其中,出口.6亿元,增长60.2%,增幅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创新有效供给,拓展需求空间

7月26日,第二届消博会上,服务过东京奥运的泰山瑞豹CT场地自行车受到各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