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情清代山东首富丁家当铺齐鲁壹

文/刘玉涛

八年前,烟台八角村陈氏族人陈志先等人来市博物馆查阅坐落在烟台八角村的丁家当铺的确切建筑年代和相关历史沿革,以便编写村庄史。我们听后非常惊喜。在烟台境内发现丁家当铺尚属首次,于是,第一时间驱车赶往八角村,在陈志先的陪同下,来到了现改为陈氏宗祠的丁家当铺,远远望去是一处典型的“黄县房”风格的四合院映入眼帘。陈氏宗祠(丁家当铺),坐落在村中央河北沿中心大街西侧,占地面积.2平方米,建筑面积.5平方米(其中,北大厅.7平方米,山门64.7平方米)。系用木、石、砖、瓦构筑,讲究气势宏伟、坚固耐用。并用实体山墙阻断。建筑采用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硬山大屋顶,以泥质鱼鳞灰瓦覆盖。正门西侧有一口当铺井,八角村民讲,当年丁家当铺门前车水马龙,生意非常红火。《福山区志》第页“金融.当铺”中记载:福山典当业始于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当时,黄县丁氏在县城开设“通惠”当铺,铺址设在原南门里花市街路东。年4月,军阀刘珍年于褚玉璞作战,“通惠”当铺被烧毁倒闭。此后,福山再未设当铺。不知道八角村这一处当铺《福山区志》为什么没有记载。

根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宗祠原建筑是一处清咸丰晚期高档商业建筑,权属黄县丁百万。有南北两处房屋,院落在两处房屋之间,正中开门,门东西两侧各两间,窗为死陇霸王窗,格局适合做家庙。民国十三年(年)春,适逢丁百万后人要将其出卖,于是,陈氏家族经过合议,决定合族之力买下来做家庙(当时村里陈姓各家各户都出了资,具体出资情况没有保存下来)。同年春,陈氏一族即开始对原建筑进行改建。建筑外部基本没做改动。对南屋,将原门改为山门,山门大门外侧建有栅栏门,大门内侧建有二门;大门上高悬一匾,上刻阳文镏金“陈氏宗祠”四个大字,据说是清代状元陆润祥所书。对院落,在院内正中轴线上建一木结构牌坊式屏风,样式考究;在甬道两侧各植两棵柏树,并栽上了花草。对北屋,增加了室内高度,在内部四根明柱上刻上了阳文金字对联,制作了高档屏风,添置了高级祭器,仅红木宫灯就有40多盏。陈氏宗祠历时一年改建完成,但门斗、庙背无神兽。清代有严格规定:本地本姓没有朝廷命官就不能用兽。

陈氏宗祠改建完成后,当时在方圆百里实属一流,可与栖霞牟氏家庙相媲美。

全国解放后,陈氏家族在家庙的一切祭祀活动被迫停止,左右祭祀用品被当作“四旧”扫除。家庙也充了公,被村里用于开供销社、木匠铺、铸造厂等。改革开放后,家庙一直被村集体当作仓库使用。祭祀风俗逐渐恢复后,陈氏族人只能在庙外对庙门进行祭拜。陈氏宗祠经过几十年的风雨,里里外外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内部一些设施已经全部没有了。年春,村里对家庙进行了救护性维修,年,烟台市文物部门公布陈氏宗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世堂孙氏家谱》记载:唐贞观十八年(年),唐太宗东征平辽,孙氏兄弟八人自辽浮海避难于此,从此有了一座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庄,故名“八家”。元至治年间,又有辽宁朱姓、附近官庄陈姓迁入,沿用旧村名。后因方言“家”与“角”音近,到明代万历十年(年),官文称“八角”,据此“八家”改“八角”。因“八角”一带是渔农兼营的宝地,后又有莱州丁姓、蓬莱刘姓和附近古现王姓、汤家汤姓相继迁入,村名仍称“八角”。自从有了“八角”,村前的海湾称八角湾,临近的海口称八角口。八角口是人们进入八角湾捕鱼的海口,因常有各地渔船在此停泊,逐渐形成一个小码头。后来,一些外地人定居于此从事商贸活动,使八角口由最初的捕鱼海口演变为拥有商号50余家的商贸码头,颇有小城风范,《登州府志》、《福山县志》均称:明天启年间,这里就是繁荣的商贸港口。富贾云集沙洲,商船争相停泊,荒滩变成闹市,田园盖起楼舍。烟台开埠后,八角口才日渐衰落。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年山东共收当税银两。按每铺纳税银5两计,有当铺家。到清末光绪年间,山东还有当铺余家。此时济南有较大的当铺9家,分别为山西帮的正立、谦裕、永吉,章丘帮的济祥、福盛、恒裕,济南官僚陈家的惠和、惠祥、惠丰。潍县有典当4家,当地人开设的元祥、元亨在城内,黄县人丁氏开设的谦益、裕丰在东关。济宁的裕兴典有资本金10万两。桓台的永吉当创于年。淄川黄县人丁氏开设的隆吉当创于年。黄县富商丁氏开设的当铺已有10多家,在黄县有利美、和义、履泰、利有、益丰、宝增,在高密有亨泰,在即墨有共来,在莱阳有庆来,在滨州和里则有广丰、惠丰。此外,莱阳有天复、瑞来,莱州有合和、隆兴,沙河有汇源永,周村有永孚、阜祥、惠吉,禹城有大德当,兖州有恒顺号、广生号,曲阜有李增龟,邹县有晋豫公,曹州府有吉隆。青州有当铺1家,青岛口一带有当铺1家,博山有代当数家。

清代山东个县,基本每县都有丁家当铺,每县大的集镇亦设立当铺,形成一个当铺网络。至今保存完好的有3处。烟台八角丁家当铺的发现在山东省境内又多了一处,成为清代丁家当铺遍及省内外的有利佐证,这一发现填补了烟台境内本土没有丁家当铺的空白。

胶南市王台镇还留有丁家当铺的房屋一百多间,已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当铺位于胶南市王台镇中村,王台当铺占地面积近20亩。清咸丰年间,胶县城一位姓孙的富户于王台镇中村开设“广顺”当铺。清同治六年(),山东捻军来到时倒闭。第二年,捻军撤走,黄县又一姓丁的富户(据说是位丁氏未出阁的姑娘出资“体己钱”)在“广顺”原址开设“天有”当铺。并在当铺门外修筑了高围墙,设置了炮台,养护卫兵20余人,民国时期倒闭。

周村开埠促进了山东的近代化进程,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商贸经济交流。从《周村镇赋》中可以看出,“永孚”当铺为山东黄县人丁氏于清后期创办,位于周村保安街南首路西原39号。黄县的丁氏家族,世代书香,清中叶以后是我国著名以经营当铺为主的民族工商业主。周村解放前最大的当铺是章丘孟氏开办的“阜祥”当铺和山东黄县人丁氏开办的

“永孚”当铺。旧军孟氏在周村开办的“阜祥”当铺,原来位于周村状元新街中段路北,前后五进院落。临街为楼房,是柜台。第一进院落有接待室、总帐房、休息室、经理室等。后面主要是库房。建筑厚重结实,防火、防盗功能很强。它由章丘旧军镇的孟毓瀚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另有“吉祥号”、“瑞生祥”等银号。孟毓瀚去世后,孟氏弟兄四人分家,成为“强恕堂”的产业。“阜祥”银号和当铺都在同一个院内,资本在两左右。光绪年间,“阜祥”在高青、淄川、章邱、长山设立分号。民国以后,“阜祥”成为周村最大的当铺之一,与保安街南首的黄县丁氏所开的“永孚”当铺不相上下,有南当、北当之称。

光绪年间,丁氏看到周村的城市规模大,市场前景好,于是在这里开办了“永孚”号。民国后的经理为丁尔康,他发扬丁氏经营的传统经营思想,以信用为本,热情周到服务,精打细算,对员工严格要求,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制度。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规模上说,它都是周村当时最大的当铺,建有大小庭院十几个,店员四十余人。设有家具、戏具、衣物、首饰、玉器、字画、古董等容量很大的库房。后在淄川开有“隆吉”分号。“永孚”当铺的院落高大宽敞,住宅楼十分坚固豪华,许多大官僚来周村都借住在这里。如三十年代,这里曾一度是国民党韩复榘三大主力之一的师部。韩复榘到济南以东视察,都是住在这里。

清光绪十五年年,黄县人丁氏,在城里十字街北拐角(现在日照银行东港支行院内)开设当铺,后转让给黄县富商张永祚,铺号“阜昌”。民国八年年,张永祚将“阜昌”号当铺以两万吊铜板,转让给了以丁纫秋为代表的日照三十个财主,富商继续合作经营,改号“日丰公司”。这是日照最后一个当铺。

当铺的经营方式是物品的所有者因资金急需,将物品送到当铺去质押兑换资金使用。质押物品成交后,付以收据,称为“当票”,载明所当物品及抵押价款,交质押人收执。质押款额一般在抵押品价值的六成以下。质押期限为6个月至18个月不等,过期不赎,当铺即没收其质押品。过期的质押品(亦称“死当”)当铺作拍卖处理,这样,质押品的50%价值就被当铺无偿占有,故利润丰厚。当铺的另一个特点是出于双方自愿,不含有强买强卖性质。丁家正是利用当铺的这些独有特点,积累了大笔资金。据说丁家的当铺不仅数量多,达几百座,而且覆盖面广,遍布我国东部11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仅当铺字号下的各家堂号就达近百个。当时丁家人进北京无需住旅店,一路上住自家买卖当铺就到了北京。丁家当铺还挂有“龙票”,相当于现在的国营执照,享有皇家的保护恩遇,无人敢欺,无人敢诈。上述是丁家利用当铺发迹的第一个原因,即主观原因。

年以后,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劫难的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下层贫苦民众激增。随着外国资本的不断输入,我国一方面刚刚起步的弱小工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另一方面下层民众或因家庭困难有病就医,或因需钱婚丧嫁娶,或因吸食鸦片无款而债台高筑;不得不将家中较为贵重物品送到当铺中去,兑换一点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且多无力赎回。这是丁家利用当铺发迹的第二个原因,即社会原因。

民国《黄县志》中记载的丁氏“大致先世以勤俭起家,继以经营商业,遂致富饶,其兴也尽由商业而至”,“以商起家者众,以富力居社会之中坚,而故家数百年贻传之”。这就足以说明,当铺业是丁家的经济支柱,致富的命脉,再加上管理得当,又开设了大量主要从事放高利贷业务的钱庄(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如黄县城内就有名气较大的“泰昌钱庄”,故而成为山东首富。据传各地当铺兴盛时,每年有五辆马车往回运银两,真可谓日进斗金,而且延续达数百年之久。丁家的当铺和钱庄,共有栈房字号八个,号称丁家的八大钱囊,分别为“文来”、“泰来”、“信来”、“正谊”、“金城”、“东悦来”、“西悦来”、“天记”等,这些字号也是各大支系的称谓。丁家的当铺设掌柜(经理)、谋先生(相当于律师、秘书之类)、帐先生、司库、护院、店员等,由谋先生在当铺支顶门头。丁家的商业,统一由栈房管理,在山东各地的当铺也均由黄县派出工匠建造,格局基本一致。

丁氏家族靠经营当铺积累了巨额财富发家,成为黄县首富后,被人称为“丁百万”。丁氏家族被人称为“丁百万”,有三层含义,一说百万富翁之意;二说“丁百万”是当铺世家,在全国有一百座当铺,一万个伙计,故称“丁百万”.三说丁家仅丁元沂及其子丁敦祖二人在全省各地创办的当铺就有座,每座当铺有流动资金1万元,合计万元,故称“丁百万”。其实,丁家当铺远远不只这些,而是北起东北三省、南至江浙,河南、河北和山东,遍布我国东部11个省市,号称“丁百万”乃是源于“百万.富翁”之意。当时的丁家人进北京办事时,根本不用住旅店,一路上就住自家的当铺分店就可以到达北京。

丁氏家族的商业经营主要通过其八大栈房统一调度各地的丁氏分号,因此八大栈房又被人称为丁家的“八大钱囊”,相传各地当铺兴盛之时,每天有五辆马车往回运银两,真可谓日进斗金。

备注;(文图)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壹点号龙口文学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